拍品專文
阿莫索羅被公認為菲律賓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以他脫胎自西班牙畫派的絕倫寫實技巧、美治時代為諸方藏家推許及筆下眾多宛然沐浴神光的浪漫風景馳名。他的作品在菲律賓的普及,實在非筆墨能形容。它們既為眾多公共美術館及著名私人藏家愛藏,亦多有印刷成月曆、海報及明信片,啟發了至今一代代的藝術家。一般公認,史上沒有一個菲律賓畫家像阿莫索羅一樣成功的刻進大眾的腦海中。風俗畫題材如「種稻」、「芒果樹下」、「馬尼拉灣日落」或是「收穫」,在他筆下變得優雅澄明,曼妙的菲律賓女郎,成了他的繆思。如果沒有阿莫索羅,菲律賓現代藝術的面貌將會非常不一樣。阿莫索羅1892 年生於馬尼拉帕科,但在嘉馬連索爾第爾的稻田及馬尼拉麻園渡過童年,這些景色,後來都一一入了畫。他的母親是著名畫家法比安.德拉羅沙的表親,阿莫索羅在十三歲弱齡便開始師從他學畫。在德拉羅沙指導下,阿莫索羅學習了西班牙畫派的基本功,發展出構圖中光影描繪的高超技藝。1919年,在鑑賞家安列基.佐寶的資助下,阿莫索羅得以留學馬德里,使技巧更上一層樓。這段期間,他常留在普拉多美術館,接觸到西班牙大師如委拉斯寇茲、哥雅、格雷考及索羅亞等的傑作,使他本來的修為更進一步。像德拉羅沙一樣,阿莫索羅擅畫人像及風俗畫,並顯著的表現了能捕捉菲律賓元素的純熟技巧:鄉郊草木繁茂的景致、熱帶陽光下的河流的波光、田野中健壯的農人,以及穿著傳統服飾,或是華美的長袍的婦女。二十至四十年代公認為阿莫索羅的黃金時代,他的作品精煉極致,達到了高度的燦爛澄明。他的技巧及光影的化用,最為人所推崇。他的描繪對象一般為幾個主要的原形,之後再孜孜不倦的作細微修改。這些對象,因其故事潛質、悠閒背景、溫暖內容及對國家的重要性而被選擇。同時,對這些田園風景的作品,無論本地及海外,都有穩定的需求。而除了贊助考慮外,阿莫索羅本身也是位理想主義者,真心想要描繪他深愛的國家的美麗一面,並為未來世代在畫布上永恆流傳。於1946 年二戰剛休時畫的《水稻收割》(Lot 18) 是阿莫索羅安逸風景的最佳代表作。此作有著阿莫索羅典形的風俗畫的特色:勤勞的村民在田野勞動,旁邊有著誠懇的鄉人,背景是極目舒張的菲律賓鄉郊。阿莫索羅的眾多原形都在:勤懇收割的農人、準備午飯的婦女、負重的水牛,芒果樹雄偉的樹幹及為人遮陰的樹蔭,最後,當然還有一捆捆金黃的稻束――菲律賓鄉郊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