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隋建國是推動中國雕塑藝術語言現代化的實驗先鋒,他在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為該院雕塑系的主任,雖然他來自和留任於學院的體制,但是他不斷在觀念和題材上力求突破傳統,並致力對材質和造型深入探索,以重量感和宏大的氣勢在美術界別樹一幟。
從1992年創作的《地圭》(圖1)已經可以看到他對禁錮的體會和表達,堅實的石頭被粗鋼筋緊箍和嵌入,兩種物質表面融合,內在卻發放巨大對抗力量,反映出個人內心存在的壓迫和矛盾。《中國製造》(圖2)的巨型紅色恐龍被困在戶外的鐵籠,對比四周自由走動的觀眾,同樣突顯了囚禁的意思。拍品《衣缽》(Lot 470)是隋建國的代表系列作品之一,它是沿著禁錮和衝突的心理活動而發展的作品。隨著革命年代政治領袖以中山裝作為人民的服飾指標,它已經不是一件單純的衣服,而成為了權力崇拜的符號,甚至是一件約束個體意識發展的囚衣。隋建國運用中山裝的特殊歷史意思,轉化為現代藝術語言的形式,他利用堅固的材質創作,強化了政治權力牢不可破的印象。對比文革式寫實風格對人物描繪的重視,隋建國的《中山裝》是完全脫離具體客觀人物的塑造,作品以中空的狀態呈現,可是透過對腹部位置隆起的描述,巧妙地暗示出一個極權領袖的身影,把不在場的人物特性跟他連帶的一段歷史間接地喚起觀者的集體記憶,引發觀眾對個人經驗和民族歷史作出深沉的反思。隋建國把中山裝的現成形象提取來獨立表達,轉換和深化觀念的做法,呼應了西方觀念藝術大師杜象的作品《噴泉》,印證了以不同角度觀看事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