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名和晃平1975 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市,在一眾日本同輩藝術家中以獨特的物料加上極度精巧的工藝性雕塑風格而贏得國
際藝壇的注目。他最廣為藏家喜愛的作品是《PixCell》系列,PixCell 是藝術家自己發明的專用語,即英文Pixel( 像素)
和Cell( 細胞) 的混合體。Pixel 是英語單詞圖像和元素的結合,意即為「圖像元素」,在電腦屏幕上而言,可以簡單地
以「點」來理解,影像的精細度取決於指定範圍以內像素的密度,亦即點的多寡來決定。至於細胞則泛指構成一切生物
的基本元素。名和晃平把像素和細胞平等對待,可見他的創作觀念是為了跨越科技和自然兩個對立面,為雕塑的形式另
覓新出路。
拍品《PixCell-Coyote#3》 (Lot 36) 起來就像一頭披上珍珠的土狼,在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亮麗的光芒。它的真身為動
物標本,名和晃平在互聯網上搜尋動物標本時,因為搜尋器對關鍵字的識別能力影響,會同時出現真實動物或動物標本
的圖片,在屏幕上看起來難分真假。他把購買回來的標本用大小不一的透明壓克力珠完包裹起來,這樣便拉近了眼前
實物跟屏幕圖像在觀念上的差異,兩者的整體都是由很多「點」所組成。現代人在日常接收的圖像,很多是由數位虛擬
像素構成的網上圖片,對名和晃平來說,最初從屏幕上看到的那個圖像可能才算是這件實物的真實外表,他掌握了虛擬
與真實之間有趣的過渡,把電腦世界內的像素,轉化為現實世界的透明壓克力珠。像素是孕育電腦世界內所有事物的細
胞,而 《PixCell-Coyote#3》身上的每顆透明珠就取代了動物原來的血肉,成為了雕塑的新細胞。透明珠把動物標本完封存起來須要非常高超的技術,令人想到赫斯那些展示在化學液體中的不同物種,因而連繫到生命、死亡,腐朽與再生的永恆和普世議題。
名和晃平的雕塑以動物標本的形式展示,令人聯想起日本江戶年代中期活躍的畫家伊藤若沖(1716-1800) 的作品主題和
手法,他的動植物彩繪細緻入微,高超的寫實手法令畫中不同物種活現於絹上,其中《群魚圖》( 圖1) 陳列了畫家從魚
市場中觀察到超過十種不同魚,被安排集結在同一個自然的背景之中,可說是寫實和想像兼備的精彩之作,形式上仿
如現代生物學的教科書。然而名和晃平不像伊藤若沖把生物的細節完整展示,包圍在動物標本上的透明珠遮掩住標本的整體性,並把它拆解為無數的局部,觀眾只可從一個一個球體集合起來的細節去重新在記憶中重組整體,而球體的折射和變形影響,令觀眾不斷地徘徊在肉眼觀察和想像的活動中。依靠客觀觀察的方式,只會因為透明珠的存在而把觀眾和內在的真實的距離愈拉愈遠,而令到個人想像的可能性大增,藝術家梅瑞.歐本漢那套被動物毛皮包裹的茶具( 圖2),同樣地保留了實物的基本形態,卻在外加的質料上誘導觀眾進入超現實境界的聯想。真實與想像的互動,是《PixCell》系列的另外一個重要議題。
生於1970 年代的名和晃平是親身感受電腦科技騰飛的一代,從《PixCell》系列可見他成功把當代社會的普遍生活模式
和經驗注入個人創作內,另外通過完美的技巧把透明壓克力珠包裹在動物標本上,令作品在物質層面上得到了一次徹底
性的轉換,就像傑夫•昆斯把氣球轉換為不鏽鋼的動物作品,在燈光下同樣的閃爍華麗。在材質上而言,無論不鏽鋼或壓克力的高度反光效果,都吻合了當代都市人在日常生活經驗上的品味和習慣,令作品擁有更強的當代氣息而得到廣泛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