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in Gu (b. 1962)
尤倫斯夫婦收藏
B. 36

顧德新

細節
顧德新
B. 36
油彩 畫布
1979年作
簽名︰顧德新
來源
來源 現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展覽
展覽 2012年 「顧德新︰重要的不是肉」尤倫斯藝術中心 北京 中國

拍品專文

於非官方空隙下創作的同期藝術家中,顧德新也許是最異常地多樣化。他於概念藝術和裝置藝術上的轉折點也許出現於1990年代或以後。他最廣為人知的一面為採用腐爛的有機材料於創作中,當中包括生肉及腐爛的蘋果(圖1)。顧德新在1980年代初的作品中,顯示出他不懈地追求著新的藝術風格、技巧和表現形式。作為一個未受正規藝術教育的局外人,他從未受制於常規或慣例,他成功地於每一個階段中,提升其作品中概念性的嚴謹度和深度。 此拍賣呈獻顧德新的早期創作,可見他如何穿梭於不同的創作技巧和題材。從1979年的《B.36》(Lot 239)中,顯示了顧德新以表現主義的方式,透過厚稠、鈍硬的筆觸去描繪景觀,畫中的大地、河流、天空和雲團,以一個穩定地顫動著的、波浪般的節奏貫連著,讓人聯想到梵谷的畫作(圖2)。另一幅作於一年之後的《B.32》(Lot 242)中,顧德新以印象主義的手法,描寫惡劣的工業空間,粗略的大地色調,被白色、冷灰色和藍色平衡著。而作品的構圖徘徊於平靜的群眾場面,以及在屠宰場發現的屍體的場面之間。同一時期的《B37》(Lot243),深入探討了模棱兩可性和黑暗。畫中一道非自然的、長長的光線,引領著觀賞眩暈地進入一個幽閉、監獄似及噩夢般的空間。 顧德新、黃永砯和楊詰蒼(圖3)等藝術家於1989年,被邀請於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大地魔術師」展覽,自此之後,顧德新成為一個於國際博物館或展覽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藝術家 。八十年代初仍為顧德新極為多產的時期,於此拍賣呈獻的畫作中,顯示出他一系列的繪畫風格和創作概念,其豐富的想像力吸引著策展人到訪他的工作室 。這些作品延伸了當代義術的主要創作題材,當中包括性、死亡和藝術創作本身。作於1982年的《B.09》(Lot 237)的氣氛令人不安,畫中描繪著一名瘦骨嶙峋的男性以胎兒的姿勢,畏縮於一個以網狀筆觸交替而成,模棱兩可地似是子宮或洞穴的空間中。飽受折磨的靈魂的題材,更表現於翌年的《B.0》(Lot 241)和《B.28》(Lot 236)中進一步體現出來,兩幅畫作皆被一隻象徵性的、無形體的手佔據著畫面。八十年代中變幻莫測的現代生活,促成了此期間的實驗藝術。顧德新的作品中均滲透著淒然的焦慮,以及對逃脫此生活的烏托邦式的渴望。於《B.0》中,我們看到一隻剝下了皮的手,湧出液體並沿著畫布滴流著,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著其筋肉;再以帶有表現主義性的色塊,呈現出一個充滿著混沌和鬥爭、破碎的空間。在《B.28》中,延伸的手再次佔據著超現實主義式的構圖中。畫中以多雲的天空作背景,延伸的手以圖騰的比例,被一群陰險的昆蟲折磨著。然而,顧德新的作品並非全部擁為「狂飆突進運動」的風格。 同是作於1983年的《A.04》(Lot 238)中,顧德新對藝術家工作室這個經典題材進行探索。他以柔和、後印象主義式的藍色和棕色,描繪工作室外意外地迷人的景色,而強而有力地被撐起的帆布畫與窗外的樹互相呼應著。藝術家在此溫暖卻塵土飛揚的空間中,以及憂鬱的下午的光線中,致力於與世隔絕的藝術追求。其後,作為「新刻度小組」的成員,顧德新堅持著一種試圖抹去藝術家個人表達的美學手法,以大膽創新的手法去抵消制度化,並反映於刻意客觀的作品標題中。縱然如此,顧德新的作品中亦滲透著詩意的傷感,甚至奇思妙想,例如《D.08》(Lot 240),壯觀的泛性幻想曲,以及在紙本畫作《A.30》(Lot 245)和《A.26》(Lot 244)。在這些作品中,顧德新描繪了一個由動物、人類、昆蟲雌雄同體的生物繁衍著的地下世界,生物旺盛地雜交。作品的構圖為異想地焦急,正如畫中生物欣喜若狂地活動著。縱觀這些作品,我們看見顧德新鑽研著各種將會引領著他其後創作的題材,包括權力、短暫性、腐爛性、暴力和恐懼,以及不懈地搜尋著材料和主題,去轉化知識份子,及誘發觀賞者發自內心的審美反應。即使顧德新最終拚開了油彩作為他的主要媒介,我們從這些作品中看到了他的精湛技功和熟練地運用不同材料,創作出反映藝術家世界觀的作品。顧德新發展出一系列的主題、概念和圖像,推動著中國前衛藝術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正如張曉剛哀然著人文精神的輓歌(Lot 37及38)、劉偉作品中溶解和腐爛的圖像(Lot 39及40),以及方力鈞的宿命論的、存在主義的題材(圖4)。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