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视觉感官的幻觉
上前智佑于1954 年加入「具体」艺术运动,是最早期成员,一直坚守在「具体」群体。上
前智佑曾于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包括1999 年日本大阪当代艺术中心。作品获巴黎
庞比度中心及法国图卢兹阿巴图瓦艺术馆等重要美术馆收藏。
「具体」艺术其中一重要精神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出发,不受限制地创作、自由地选择,旧
报纸、金属片、布料、木材、胶袋、灯泡、水、泥、烟、沙、光、玻璃等等都可以成为艺
术媒材。他们决心脱离传统高尚艺术的材枓和技巧,挑战传统艺术的分类、形式、材料、
技巧和界限,寻求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创作的初衷。吉源治良在1956 年发表的「具
体艺术宣言」提出:「具体艺术不是扭曲物料。具体艺术为物料注入生命…在具体艺术中,
人的精神和物料握手,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上前智佑的五十年代早期创作是综合媒材作品,他以木材、锯末、线、颜料创作,不同物
料在同一平台上,彼邻相靠,相互推迭,产生了快速的对比,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物料
本身的特征便得以彰显,让观者留意到 平日已视为普通的物料,原来也拥有「个人」的魅
力。正如美国前卫艺术家安迪.沃荷曾说:「每种东西都存在美,但不是所有人都看见。」
到了六十年代,上前智佑发展出以短促的条状笔触,在画面上堆栈的风格。他把油彩带进
一个新的可能性,他透过色调的强弱、精确的色与形的变化,呈现出五十年代后期兴起的
欧普艺术中的视觉感官的幻觉。上前智佑在七十年代展开十字绣作品,短促的条状油画笔
触演变为黑布上的细白织线。艺术家再次把「点」与「线」两个元素推进。上前智佑曾说:
「沉重的自卑感和不可动摇的优越感同时压在我的脑海里。过去经历孕育了的大脑,我的
大脑在处于发酵的状态,图像( 或思想) 在脑袋里一个又一个地发大。这十只手指,远远超
过任何一台计算机,能从大脑追踪图像,转达到我的神经,再以我选择的物料表现。这些内
容不再是物质,而是艺术家永恒且坚不可摧的见证,记载了艺术家的生存气息和存在的时
间。」在《无题》(Lot 88) 一针复无一针,一线搭一线,上前智佑重复着同一种动作,织绣
是源于个人的行动。作品中的点和线代表着艺术家的气息。到了九十年代,上前智佑发展
出重复的矩形纹理,在1996 年《无题》(Lot 89) 中,他在绢布以黑、灰二色,重申几何图
形所产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