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钟情蓝调的画家
毕业于大阪音乐大学的木梨アイネ加入具体美术协会的年期不算长,他的抽象画呈现一种即兴与节奏性的美感,低限但充满日本传统韵味的色彩选择更在具体画派中别树一格。采用极为纯粹的色彩是让颜料呈现本身特质的最佳途径。六十年代,西方兴起新写实主义,当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致力创作其著名的纯蓝色画之时(图1),木梨アイネ亦不谋而合地把蓝色提升到一个独特的地位。与克莱因的单色画明显不同,无题(Lot93)中独具魅力的层次铺陈赋予了每一吋画布生命力,色调上细微的渐层深浅变化中可见天青蓝、群青色、普鲁士蓝等相互交织、最后过渡至底部深邃的蓝调(图2)。作品中带豪迈、又夹杂细腻的笔触同时塑造出丰富的肌理,肌理的表现源自艺术家涂抹、堆砌、刮划等技法,组成不同大小的色块面。画面左右方的笔触向心趋势,仿佛引领观众进入了海底深处,抬头向上透过层层水波与浪潮看到阳光。大笔划的线条交错间形成一种疏密有致的节奏感,俨如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康丁斯基在作品中挪用了音乐性。
色彩交响曲
数年间,木梨アイネ的创作继而进一步加入其他色彩元素。循着前期单色系作品的块面处理抽象构图,色彩更加强化了画布上的节奏感,更能体现艺术家尝试在绘画中揉合音乐的探索(图3)。创于1966年的《无题》(Lot92)在笔触与色彩方面都带有很大的自由度与旋律感,经精心调制的彩度令作品整体显得沉稳。对比的分割色块也倾向中性及柔和,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平衡。广阔的笔触画出流畅的银蓝色轮廓在画布中央徘徊,墨色油彩突然而直接的刻划,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及衬托出厚度感。有机的形状与颜色呈现一种交错、并置、及映衬的视觉印象,余韵在作品中回荡。
东方写意式的抒情抽象
艺术家在色彩的应用上偏向柔和,其充满日本独特的传统色彩韵味更是西方画家无法体现与达到的。带着微妙肌理的色层,在近观及光线的折射下更呈现仿似晶体切面的烁光,令人联想起源远流长、并于日本大力发展的岩彩(图4)。提炼自有色矿石的岩彩带颗粒质感,日本的岩彩创作中也常大量使用金箔和银箔碎。尽管木梨ア使用的媒介是油彩,却兼备如岩彩般的反光珍珠色视觉效果,实践东方传统艺术的现代转换,自成一片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