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寫實主義自二十世紀初由徐悲鴻引入中國美術界後便落地生根,中共建國後寫實繪畫成為革命政治宣傳的最佳模式,文革後的七十年代末,寫實繪畫在中國的發展出現關鍵性轉變,藝術家從歷史政治等大議題轉為關注身邊的普通事物。羅中立的《父親》、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等以回歸真實生活的平庸為目標的作品相繼出現。到了八十年代末,中國新寫實主義陣容加入了劉小東這個名字,他自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以來便堅持以寫實風格創作,風格別樹一幟而廣受國際藏家歡迎。劉小東的寫實油畫明顯地沒有打算跟照相機比較捕捉客觀的真實程度,而是追求自然的感覺,當中包含了藝術家本人對眼前事物的主觀認知、聯想、回應和總結。這種寫實不是停留在客觀報導或精心設計,而是一種內在而非眼見的寫實,亦是一場更貼近心靈的對話。
作品《葉子》(Lot 117) 描寫一個平躺在床上的裸體女子,她的身體緊繃而雙腳蹬得筆直,右手不自然地舉起按著頭部,與其說是擺出一個裸體模特兒的姿態,倒不如說是為了掩飾內心莫名的不安而做出的動作。她身處的場所引人聯想,色彩和圖案斑斕的床單帶有個人取向和日常感;一本翻開的刊物上可見一個類似化妝品模特兒的面部特寫;身後的儲物櫃雜亂地放滿了不明的書本;加上一暖壼、顯示屏和微波爐緊湊的安排,暗示了一個狹小個人生活空間的可能性。微波爐的門沒有關上,露出黑漆漆的內部。一個作為烹調用的家電與一個血肉之軀並置在畫面中,暗地產生極大的對抗性。女人的不自然,面向畫面以外,彷彿為了迴避一種無形的心理威脅。劉小東示範了比客觀寫實更高明的表現,通過傳統的人體描繪題材,結合日常生活的佈置和物件,凝固為一個心理互動的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