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加坡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蔡逸溪最為人所熟知的水墨作品都來自於他的蓮花池系列。畫者透過水墨與油彩捕捉花卉草葉意趣盎然的生機。蔡逸溪筆下的荷花與傳統水墨精緻且工筆的花卉作品截然不同。他所詮釋的荷花,只取其氣韻而非實貌,好讓觀者得以透過自身的直覺與想像、去欣賞作者草草逸筆所勾寫而出的畫境。《荷花池》這幅畫創作於1999年,同時也是蔡逸溪融貫中西、自出新意的關鍵作品。畫紙上尚可窺其傳統中國水墨底蘊,但淡墨蒼秀的色調,則充滿實驗精神。淬亮的藍色墨痕將池塘的範圍推至畫紙的邊際,池中滿佈著蔡逸溪揮筆自如且散落一池的橘紅、象徵著花苞與花朵的斑斑色塊。

《蓮子莢》(1996) 這幅作品比《荷花池》這幅畫作早十年完成,此時蔡逸溪已開始透過全新的構圖方式去描繪芙蓉之美。他偏好正方形的畫紙,透過層層堆疊交錯的筆觸揮灑出獨樹一格的荷花印象。淡色的筆觸象徵著花柄的方向,較為濃厚且旋轉的墨暈,則代表花苞。作品的設色節制,僅以少許框線裡點狀的淡綠與嫩黃背景襯托花莢與花朵,不讓主角失了焦。《蓮子莢》這幅作品完成後一年,蔡逸溪便創作了《雨後的蓮花池》(1997) 這幅作品。此時他在用色上更勇於突破,技巧也更臻成熟。《荷花池》這幅作品相較於《蓮子莢》色調上則更顯瑰麗且多樣。《雨後的蓮花池》相較之下,用色則較顯鈍暗,多以大地色系的墨暈呈現,彷彿描繪的是滂沱大雨之後混沌泥濘的池塘。蔡逸溪畫作的用色至此已逐漸走出傳統,多以圓潤而飽滿的色彩趁興揮筆,納筆下之花朵入色彩的寶盒。在《荷花池》這幅作品中,他甚至以彩色水墨取代傳統的黑墨,以此勾染出荷花雋雅秀逸的神采。

2006年之,蔡逸溪的水墨作品早已富麗耀眼,饗目如畫的各式彩墨,在筆尖的梳刷下延展至畫紙邊緣,和先前的作品相較,畫面已少留白。《荷花池》這幅作品瑰麗多彩,其色酣然豐雅。畫紙上的荷花一簇燦爛,忽明忽滅的身影似在風中顫動。作品中半透明的水墨色暈溫潤淡雅,對照筆澈澄明且喧囂的荷花群像:如含蓄的花苞、昂首綻放的花朵與枯萎段落的殘株,為作品帶來了片刻的寧靜。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蔡逸溪生涯後期的作品意境高遠,多饒富佛學哲理。這幅作品將直線進行的時間頃刻全壓縮在畫框中,沒有過程,亦無始無終。透過獨特的創作手法,蔡逸溪以畫境反思,藏炫智入禪情並藉此展現出佛家「活在當下」的深意。

更多來自 匯聚:新加坡藝術特別專場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