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給邱家瓦的信L22-天外有天 海內有海L23-隧道的出口不只在發光的地方L24-你不用在他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
細節
邱志傑(1969年生)
給邱家瓦的信
L22-天外有天 海內有海
L23-隧道的出口不只在發光的地方
L24-你不用在他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
水墨 墨拓 紙本 立軸三幅
2009年作
每幅510 x 190 cm. (200 ¾ x 74 ¾ in.)
來源
The Origo Collection
展覽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邱志傑:破冰 — 南京長江大橋計劃之三”,2009年2月15-5月25日
倫敦,薩奇美術館,“水墨:中國的藝術”,2012年6 月19日-7月5日
出版
《當代中國水墨畫》,Distributed Art Publishers,紐約,2010年,第136-137頁
《水墨:中國的藝術》,Michael Goedhuis Publishing,倫敦,2012年,第126-127頁
《給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系列由三十幅大型立軸組成,是邱志傑為其新生女兒邱家瓦所作,曾在二〇〇九年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邱氏個人展覽中展出。南京長江大橋一九六八年通車後,作為中國現代化里程碑之一,卻屢有試圖跳橋自殺事件發生。此處三幅立軸,邱氏於橋上畫有蘑菇、船錨、蓮藕、水龍頭以及嬰兒等形象,並寫上如“你不用在他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等對女兒的忠告。此系列衍生於邱氏之南京長江大橋計劃項目,但由於藝術家女兒出生之後,曾重病住院,因此邱氏作品在評論社會現象及生命脆弱之餘,更尤其與藝術家個人經歷建立密切聯繫。
儘管在中國美術學院接受版畫訓練,但邱志傑從小學習傳統中國書法,並視筆墨為表達其觀點和意念的主要工具。其水墨作品便是其日誌、思維導圖、裝置藝術和舉辦展覽的藍圖。其作品洋溢着當代題材,新技法和演示方法,全因邱氏決意創新。同時,他渴望恢復古代的文人傳統,當中有識之士觀世自在,並通過藝術作品向社會表達情感和願望。
給邱家瓦的信
L22-天外有天 海內有海
L23-隧道的出口不只在發光的地方
L24-你不用在他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
水墨 墨拓 紙本 立軸三幅
2009年作
每幅510 x 190 cm. (200 ¾ x 74 ¾ in.)
來源
The Origo Collection
展覽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邱志傑:破冰 — 南京長江大橋計劃之三”,2009年2月15-5月25日
倫敦,薩奇美術館,“水墨:中國的藝術”,2012年6 月19日-7月5日
出版
《當代中國水墨畫》,Distributed Art Publishers,紐約,2010年,第136-137頁
《水墨:中國的藝術》,Michael Goedhuis Publishing,倫敦,2012年,第126-127頁
《給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系列由三十幅大型立軸組成,是邱志傑為其新生女兒邱家瓦所作,曾在二〇〇九年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邱氏個人展覽中展出。南京長江大橋一九六八年通車後,作為中國現代化里程碑之一,卻屢有試圖跳橋自殺事件發生。此處三幅立軸,邱氏於橋上畫有蘑菇、船錨、蓮藕、水龍頭以及嬰兒等形象,並寫上如“你不用在他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等對女兒的忠告。此系列衍生於邱氏之南京長江大橋計劃項目,但由於藝術家女兒出生之後,曾重病住院,因此邱氏作品在評論社會現象及生命脆弱之餘,更尤其與藝術家個人經歷建立密切聯繫。
儘管在中國美術學院接受版畫訓練,但邱志傑從小學習傳統中國書法,並視筆墨為表達其觀點和意念的主要工具。其水墨作品便是其日誌、思維導圖、裝置藝術和舉辦展覽的藍圖。其作品洋溢着當代題材,新技法和演示方法,全因邱氏決意創新。同時,他渴望恢復古代的文人傳統,當中有識之士觀世自在,並通過藝術作品向社會表達情感和願望。
榮譽呈獻
Sandy Y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