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生於1911年,南寬被公認為韓國現代藝術史上最優秀的畫家之一,與同時期藝術家李聖子、金煥基齊名。他在日本成長及求學,直至韓國獨立後回到祖國,卻很快經歷了朝鮮戰爭(1950-53)。1954年,南寬決定遷往巴黎,尋求藝術創作的突破。
1960年代初,南寬不斷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和技巧,逐步形成他標誌性的風格和主題──獨特的輪廓讓人聯想起文字的符號、歷史遺跡、石頭、新羅王朝的皇冠以及韓國傳統面譜。藝術家曾憶述:「我採用的是源自祖國的古代遺跡、面具和古代植物圖案中的古老題材。」南寬偏愛精心設計的文字形狀,加強其建構力和象徵性。《文字》(拍品編號 491)以拼貼和繪畫完成的文字符號難以辨識,指向的是人類歷史精神,是一種介乎混亂與秩序、記憶與無意識、有機與無機體的狀態。
1960年代初,南寬不斷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和技巧,逐步形成他標誌性的風格和主題──獨特的輪廓讓人聯想起文字的符號、歷史遺跡、石頭、新羅王朝的皇冠以及韓國傳統面譜。藝術家曾憶述:「我採用的是源自祖國的古代遺跡、面具和古代植物圖案中的古老題材。」南寬偏愛精心設計的文字形狀,加強其建構力和象徵性。《文字》(拍品編號 491)以拼貼和繪畫完成的文字符號難以辨識,指向的是人類歷史精神,是一種介乎混亂與秩序、記憶與無意識、有機與無機體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