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朱銘的創作於1980年後期由「太極系列」漸轉向「人間系列」,使用包括木材、石頭、不鏽鋼、青銅或是繪畫等不同媒材,忠實呈現出藝術家眼中的芸芸眾生形象。《彩繪人間系列》(Lot 41) 以石材雕琢出一對坐在板凳上的人像,像是早期台灣鄉間街頭巷尾可見的鄰人身影。朱銘利用石頭本身的形狀,再加以俐落的刀法,巧妙雕刻出眾生百態的生命韌性。同時並大膽將作品上色,用黑、白二色顏色彩繪人物身上衣著及髮色,利用黑與白的對比及石頭本身的紋理顏色,讓人物的姿態更為鮮明,觀者彷彿也感受到及他們之間的濃厚情誼。
藝術家從早期鄉土關懷,推升到太極精神性的探索,以至最終返回生活層面,是對生命現況觀察的至性抒發。如朱銘的老師楊英風所言:「朱銘的創作軌跡是不斷的變遷,是一種動態的變化,是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藝術家從早期鄉土關懷,推升到太極精神性的探索,以至最終返回生活層面,是對生命現況觀察的至性抒發。如朱銘的老師楊英風所言:「朱銘的創作軌跡是不斷的變遷,是一種動態的變化,是對生活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