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實地寫生 天人合一
山川是席德進反復描繪的題材之一,但他堅持到現場寫生去捕捉剎那景色,他認為只有在現場作畫才能畫出當下的感動。他必須對山水有了感情,感動後才能作畫,甚至等上數小時也在所不惜。《觀音山下》(拍品編號535) 中包含著山水的萬千變化,落筆剛柔並濟,濃、淡、乾、濕的變化均活現於作品當中,色彩亦盎然有序。在層次的渲染中,觀者仿佛能看到山谷中流動的水霧與光線,既有寧靜致遠,亦有大氣磅礴。
「在山林裡我們才領受到神的賜物,那一些清泉、那一些鳥語,一陣陣地氣散發的芬芳,都潛 入我們的肺腑,我們來靠近這些山水,我們再也不會對人生乏味。」 - 席德進詩選摘錄自《孤飛之鷹》
廟宇建築 靈感泉源
《廟宇》(拍品編號532) 則流露出席德進對台灣廟宇建築的著迷。在他五十年代的早期畫作中, 古屋建築、廟宇以及明朗的街景皆是他喜歡描繪的水彩畫主題,亦是他最精細入微的創作階段, 表達他對這片土地和自然的熱愛。他曾經言明 「台灣古屋是我汲取不盡的靈感泉源,它指引我走我繪畫的道路,向藝術領域探索。」席德進在 1957年憑藉《賣鵝者》獲選第四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參展,在世界藝壇上已嶄露頭角,是次呈獻的拍品《廟宇》作於展覽翌年,後來被美國藏家欣賞並收藏,實屬經典難得之作。
水彩技法 融貫中西
經過多年的水墨畫和書法的鍛鍊,席德進最後回到水彩畫裡去。他的花卉植物以寫生為主,不論 枝、藤、果、葉、花都可見書法的筆法。《一串紅》(拍品編號536) 中紅花錯落有致,濃 淡交錯的水墨將枝葉呈現得枝葉層次分明,在生機勃勃中不失文人畫的溫潤俊雅。他將水墨畫的技法注入水彩畫,將兩種媒材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席德進將東方的傳統技法保留,在新的西方工具、媒材和風格中延續獨特的東方畫意。
以小見大 形神兼備
席德進認為肖像畫先求「像」,即客觀的外在形態,再加上描繪人物的內在精神與性格,便能用畫筆道出主角的人生經歷與遭遇。這種講究「形神俱備」的藝術審美觀,配合他天生敏銳的感知,促使他建立出一套獨特的繪畫風 格。《男子畫像》(拍品編號533) 中的男子身體朝向左方而面向觀者,整齊疏理過的髮型、 簡潔的深紅毛衣配海藍褲子,筆直的座姿可見他謹慎的神態。藝術家透過放大畫中人物的特徵,用畫筆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帶進觀者的視覺。畫中男子端坐在椅子,眼神凝望著遠方深 處,彷彿讀過兩手接著的信件而滿有心事。一 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張信件,便能將人物的 故事娓娓道來。
「中國畫是以心來畫的。……師古人之心,不是學古人作品的外形,而要更深入,到古人著筆之意旨。」 -席德進 摘錄自《孤飛之鷹》
用線條抓住事物的本體
在學生時代, 老師林風眠有一席話對席德進影響頗深: 「他教我用線去表現物體, 不要在畫上追求光影, 因為光與影都是外表。要抓住物的本體,堅強的本體。」拍品 中人物輪廓的黑色線條充分體現中國書法的技巧, 或粗或幼, 充滿韻律和美感, 令人 聯想起貝爾納.布菲在《戴帽子小丑》中對肖像的處理手法,小丑的服裝及輪廓均用銳挺的線條建構而成。而拍品中的背景用上抽象的色彩組合,襯托出鮮活的動感,大膽的顏色配搭為整張作品增添無窮的生命力。
剛勁有力的書法線條速寫
席德進在回國後勤練書法,同時亦將心思放在描繪鄉土的自然面貌和人民生活。拍品《賣魚郎 (斜帽佇立的男子)》(拍品編號539)及《人 像 (戴帽子的男子像)》(拍品編號540)均屬席德進回國後的創作,畫中每條線條都充滿勁力,每一筆的結構、力度、筆法都控制自如。 席德作畫一向從內心出發,用簡樸的鄉土寫實風格,紀錄台灣真摰單純的美。
山川是席德進反復描繪的題材之一,但他堅持到現場寫生去捕捉剎那景色,他認為只有在現場作畫才能畫出當下的感動。他必須對山水有了感情,感動後才能作畫,甚至等上數小時也在所不惜。《觀音山下》(拍品編號535) 中包含著山水的萬千變化,落筆剛柔並濟,濃、淡、乾、濕的變化均活現於作品當中,色彩亦盎然有序。在層次的渲染中,觀者仿佛能看到山谷中流動的水霧與光線,既有寧靜致遠,亦有大氣磅礴。
「在山林裡我們才領受到神的賜物,那一些清泉、那一些鳥語,一陣陣地氣散發的芬芳,都潛 入我們的肺腑,我們來靠近這些山水,我們再也不會對人生乏味。」 - 席德進詩選摘錄自《孤飛之鷹》
廟宇建築 靈感泉源
《廟宇》(拍品編號532) 則流露出席德進對台灣廟宇建築的著迷。在他五十年代的早期畫作中, 古屋建築、廟宇以及明朗的街景皆是他喜歡描繪的水彩畫主題,亦是他最精細入微的創作階段, 表達他對這片土地和自然的熱愛。他曾經言明 「台灣古屋是我汲取不盡的靈感泉源,它指引我走我繪畫的道路,向藝術領域探索。」席德進在 1957年憑藉《賣鵝者》獲選第四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參展,在世界藝壇上已嶄露頭角,是次呈獻的拍品《廟宇》作於展覽翌年,後來被美國藏家欣賞並收藏,實屬經典難得之作。
水彩技法 融貫中西
經過多年的水墨畫和書法的鍛鍊,席德進最後回到水彩畫裡去。他的花卉植物以寫生為主,不論 枝、藤、果、葉、花都可見書法的筆法。《一串紅》(拍品編號536) 中紅花錯落有致,濃 淡交錯的水墨將枝葉呈現得枝葉層次分明,在生機勃勃中不失文人畫的溫潤俊雅。他將水墨畫的技法注入水彩畫,將兩種媒材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席德進將東方的傳統技法保留,在新的西方工具、媒材和風格中延續獨特的東方畫意。
以小見大 形神兼備
席德進認為肖像畫先求「像」,即客觀的外在形態,再加上描繪人物的內在精神與性格,便能用畫筆道出主角的人生經歷與遭遇。這種講究「形神俱備」的藝術審美觀,配合他天生敏銳的感知,促使他建立出一套獨特的繪畫風 格。《男子畫像》(拍品編號533) 中的男子身體朝向左方而面向觀者,整齊疏理過的髮型、 簡潔的深紅毛衣配海藍褲子,筆直的座姿可見他謹慎的神態。藝術家透過放大畫中人物的特徵,用畫筆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帶進觀者的視覺。畫中男子端坐在椅子,眼神凝望著遠方深 處,彷彿讀過兩手接著的信件而滿有心事。一 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張信件,便能將人物的 故事娓娓道來。
「中國畫是以心來畫的。……師古人之心,不是學古人作品的外形,而要更深入,到古人著筆之意旨。」 -席德進 摘錄自《孤飛之鷹》
用線條抓住事物的本體
在學生時代, 老師林風眠有一席話對席德進影響頗深: 「他教我用線去表現物體, 不要在畫上追求光影, 因為光與影都是外表。要抓住物的本體,堅強的本體。」拍品 中人物輪廓的黑色線條充分體現中國書法的技巧, 或粗或幼, 充滿韻律和美感, 令人 聯想起貝爾納.布菲在《戴帽子小丑》中對肖像的處理手法,小丑的服裝及輪廓均用銳挺的線條建構而成。而拍品中的背景用上抽象的色彩組合,襯托出鮮活的動感,大膽的顏色配搭為整張作品增添無窮的生命力。
剛勁有力的書法線條速寫
席德進在回國後勤練書法,同時亦將心思放在描繪鄉土的自然面貌和人民生活。拍品《賣魚郎 (斜帽佇立的男子)》(拍品編號539)及《人 像 (戴帽子的男子像)》(拍品編號540)均屬席德進回國後的創作,畫中每條線條都充滿勁力,每一筆的結構、力度、筆法都控制自如。 席德作畫一向從內心出發,用簡樸的鄉土寫實風格,紀錄台灣真摰單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