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楊識宏,長年以來探索繪畫最原始的本質,中國美術最基本的元素「線條」,在他的手勢變化中顯得氣象萬千。1947年生於臺灣,1979年他帶著東方文化背景旅美,充分吸收西方當代藝術思潮的豐富養份,在橫跨半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將東西文化融合,刻畫出獨樹一格的「東方詩學」風格。
欣賞他的作品,可見奔放的色彩、多姿的線條,以及波瀾湧現的能量流動於畫面之中。他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描繪「生」、「死」、「時間」等議題,並以繪畫作為載體,重現過去的輝煌事件或是對周遭的感知。電影「賈斯伯荷西之謎」中的電影台詞:「你有聽過大自然的吶喊嗎?我們都稱之為『寧靜』」,不僅影響了楊識宏的創作,也貼切成為他關注周遭環境的註腳。以《火山》(拍品編號 428)一作為例,當拉開時間的軸線,火山的活動從板塊擠壓、能量累積到火山爆發,正如同時間般,貫徹進而消弭。火焰噴發前,內部醞釀著龐大的能量,黑煙從地面的裂縫中不斷冒出,於四周形成裊裊黑煙。噴發前的火山狀態,飽滿、渾厚、熱情,究竟是憂慮?還是期待?這一切的思考皆來自深不可測的未知。大自然看似騷動,定睛看卻很靜止、很幽暗,形成一股神祕的湧流。
2015年,楊識宏於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個展,館長水野政一說明楊識宏的「東方詩學」如何在文化底蘊層次上,對平面繪畫賦予開創性的意義:「從他早年作品《具象自我時期》中可見到的寫實風格,到與大自然對話並且受到植物啟迪的風格,到今日作品蘊含著東方哲學與文化,楊識宏所採用的繪畫語言持續地轉變、發展、臻至成熟。他將壓克力顏料的獨有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華麗筆觸與用色達到完善的境界。同時,他純粹完美的抽象畫作,呼應中國水墨畫精神,尋求『生命與存在』的解答。」
欣賞他的作品,可見奔放的色彩、多姿的線條,以及波瀾湧現的能量流動於畫面之中。他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描繪「生」、「死」、「時間」等議題,並以繪畫作為載體,重現過去的輝煌事件或是對周遭的感知。電影「賈斯伯荷西之謎」中的電影台詞:「你有聽過大自然的吶喊嗎?我們都稱之為『寧靜』」,不僅影響了楊識宏的創作,也貼切成為他關注周遭環境的註腳。以《火山》(拍品編號 428)一作為例,當拉開時間的軸線,火山的活動從板塊擠壓、能量累積到火山爆發,正如同時間般,貫徹進而消弭。火焰噴發前,內部醞釀著龐大的能量,黑煙從地面的裂縫中不斷冒出,於四周形成裊裊黑煙。噴發前的火山狀態,飽滿、渾厚、熱情,究竟是憂慮?還是期待?這一切的思考皆來自深不可測的未知。大自然看似騷動,定睛看卻很靜止、很幽暗,形成一股神祕的湧流。
2015年,楊識宏於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個展,館長水野政一說明楊識宏的「東方詩學」如何在文化底蘊層次上,對平面繪畫賦予開創性的意義:「從他早年作品《具象自我時期》中可見到的寫實風格,到與大自然對話並且受到植物啟迪的風格,到今日作品蘊含著東方哲學與文化,楊識宏所採用的繪畫語言持續地轉變、發展、臻至成熟。他將壓克力顏料的獨有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華麗筆觸與用色達到完善的境界。同時,他純粹完美的抽象畫作,呼應中國水墨畫精神,尋求『生命與存在』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