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白雲堂舊藏 (LOTS 1426-1433) “白雲堂舊藏”乃著名畫家黃君璧先生收藏。在超過70年的藝術生涯裏,黃君璧藏畫豐富。1981年他整理其畢生珍藏,出版《白雲堂藏畫》兩冊。上冊收括唐、宋、元、明、清名家之精品111幅,下冊則收錄晚晴清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和近代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溥心畬等畫作151幅。部分更在黃氏中央大學任教期間所得,陪伴黃氏超過四十載。自1937年盧溝橋事件後,當時身在南京的黃君璧得到梁寒操的推薦跟隨國民政府入蜀,並獲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聘為藝術系國畫教授。其他國畫教授有徐悲鴻、張大千、張書旂、龐薰琹、謝稚柳等,而傅抱石任副教授,教繪畫理論及畫史。黃君璧與徐悲鴻、傅抱石等戰前雖認識,但在其中央大學任教十一年期間與藝術家同事朝夕相處,結為知交,互相研究美術理論、中國繪畫新方向。每逢假日他們更會一邊喝茶、吃著花生瓜子,閒談半天。期間更會拿出紙筆墨硯互相切磋,互贈畫作。徐悲鴻的《落花人獨立》是畫家見黃君璧獨居在重慶郊區公寓而以畫慰獨居人。此作品為徐氏典型人物肖像精品,描寫氣氛較為寧靜的傳統仕女,反映出畫家雖窮畢生精力學習與及推廣西方繪畫,但他從沒捨棄傳統中國繪畫技巧和題材。《松下問童子》則是1943年傅抱石繪贈黃氏。黃氏曾道:「傅抱石作畫以山水人物為主,人物別創一格,受陳洪綬的影響很大。其人物高古,但不落俗套,運筆有彈性,於淡墨痕中略施薄彩,有時筆墨之間,不亞於宋代人物名家之石恪、梁楷。」黃君璧、溥儒與張大千三位先後離開大陸,最終定居臺灣,合稱“渡海三家”。此三人友誼深厚。黃君璧擔任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主任長達二十三年,期間特別聘請溥儒到校教授國畫。張大千亦曾被邀請前往師範學院授課。《蒼松》和《行吟圖》便是三人友誼的最佳見證。本專輯推出的八件黃君璧先生舊藏作品,其中六件作品曾在《白雲堂藏畫》出版。這些作品質量上乘、來源清晰,更反映出黃君璧藝術生涯的點滴,尤其珍貴。
溥儒
蒼松
細節
溥儒
蒼松
水墨紙本 鏡框
104 x 40.7 cm. (41 x 16 in.)
題識:
百尺殊風雨,千尋近斗牛。君璧先生教正。溥儒。
鈐印:舊王孫、溥儒、明夷
蒼松
水墨紙本 鏡框
104 x 40.7 cm. (41 x 16 in.)
題識:
百尺殊風雨,千尋近斗牛。君璧先生教正。溥儒。
鈐印:舊王孫、溥儒、明夷
出版
《溥心畬畫選集》,中華書畫出版社,臺灣,1971年,第38頁。
《白雲堂藏畫,下集》,國泰美術館,台北,1981年8月,第166-167頁,圖版87。
《再現渡海三家藝韻風華畫集》,國立國父紀念館、黃君璧先生美術獎助基金會,台北,2011年,第57頁。
《白雲堂藏畫,下集》,國泰美術館,台北,1981年8月,第166-167頁,圖版87。
《再現渡海三家藝韻風華畫集》,國立國父紀念館、黃君璧先生美術獎助基金會,台北,2011年,第57頁。
展覽
台北,國父紀念館,“再現渡海三家:藝韻風華”,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榮譽呈獻
Sandy Y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