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暧昧的信使— — 梁春尔
一九三二年,以第七期学员身份考取河内艺术学院的梁春尔无疑是越南最受赞 誉与尊崇的画家之一。
在此前,于一九三一年举办的备受瞩目的巴黎殖民地展览上,梁春尔的前辈、 同学及同侪的作品被重点推介展示。此次展览接待了包括一百万外国人在内的 共计八百万参观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报刊媒体的普遍赞誉与高度评价,其中 许多作品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与收藏。其中黎谱、阮潘正、梅忠恕、武高谈等 人已于艺坛展露锋芒,颇多拥趸。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梁春尔在校成绩斐然,屡获殊荣,如:安南艺术暨工业活动促进协会(SADEAI)于一九三五年授予其银质奖章;一九三六年授予金质奖章;一九三七年授予「特别奖」。
同年,八十六幅梁春尔的绢本绘画入选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为艺术与科 技)。此前,从未有任何越南画家被法国官方如此大肆推举。该世博会上,黎 谱被任命为印度支那馆馆长,这与此前一九三一年的殖民地展览的背景大相径 庭。在这个亟需普遍质疑的时代,唯有超越声望与权威的突破方能脱颖而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模式产生了翻天覆 地的剧变,殖民时期的越南亦不例外。
一九三零年,安沛省与乂安省爆发的民族主义兵变暴动开启了十年的深刻变 革。在法国,一九三六年六月人民阵线赢得大选,改变了法国的愿景与雄心。在越南,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殖民政府颁布特赦令,释放了多位重新投身 斗争的革命领袖。罢工在各地爆发,愈演愈烈。一个由札斯廷.戈达德领导的 调查委员会被派往西贡。该委员会给出了关键结论:「法国在印度支那完成的 艰巨伟业均是虚构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呈献的拍品,还须首先了解彼时的历史背景。梁春尔将当 时社会的所有质疑一一纳入自己的作品。一九三七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印 度支那殖民政府在河内出版了一本题为《印度支那的艺术学院》的小册子。此 举对梁春尔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产生极大助推。这不仅是对其才华的肯定,同 时也将艺术转化为思想传播的工具。法国不得不解除对殖民地的控制;而越南 的独立也随之提前到来。
确切而言,在这本小册子中共刊印了七幅画:两幅陈文瑾的作品、一幅乐仁的 作品、一幅错归为乐仁的作品、及三幅梁春尔的作品。除了这幅《休憩》,画册中介绍的另外两幅画作分别为《垃圾船》和《年轻的茶贩》,均选取描绘越南淳朴乡村风情的热门题材;并未收录其同时期同样偏爱并创作的以美丽优雅身着袄黛的城市少女为主题的画作。
《休憩》亦可视作彼时的时代宣言。画中四个人物(一女三男);远处的乡村景致;中景的马与马车,所有元素都在描述着与背景中仿若仙境幻化而来的枯树与浓郁靛蓝湖水形成错位与反差的具体的现实。画中人物样貌淳朴、平和, 他们的表情在安逸与宿命感之间摇摆不定。画中没有城市的优雅,却散发乡村 独有的庄严。几个人物姿态虽不分主次,却形成了一个亲密的整体;浓重沉郁 的墨色与典型的天鹅绒般柔软的水粉,共同营造出一个围绕画面中心精心排布 的似真似幻的场景。该作中的诸多元素如:乡村景色、工人与必须得到尊重与 扶持的敦厚民众,均为彼时颇具影响力的自力文团所反复宣扬的主题。
在那些岁月里,人们在地域上与思想上都在准备开启伟大的旅程。有些人将奔 赴西方(法国),一去不返;其他更多的人将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而所有这些 探索都是为了追求独立之精神。
后来,梁春尔,这位昔日的法国信使,成为了北方政权的革命先驱,政府的准 官员之一。
让.弗朗索瓦.于贝尔
越南艺术资深专家
一九三二年,以第七期学员身份考取河内艺术学院的梁春尔无疑是越南最受赞 誉与尊崇的画家之一。
在此前,于一九三一年举办的备受瞩目的巴黎殖民地展览上,梁春尔的前辈、 同学及同侪的作品被重点推介展示。此次展览接待了包括一百万外国人在内的 共计八百万参观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报刊媒体的普遍赞誉与高度评价,其中 许多作品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与收藏。其中黎谱、阮潘正、梅忠恕、武高谈等 人已于艺坛展露锋芒,颇多拥趸。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梁春尔在校成绩斐然,屡获殊荣,如:安南艺术暨工业活动促进协会(SADEAI)于一九三五年授予其银质奖章;一九三六年授予金质奖章;一九三七年授予「特别奖」。
同年,八十六幅梁春尔的绢本绘画入选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为艺术与科 技)。此前,从未有任何越南画家被法国官方如此大肆推举。该世博会上,黎 谱被任命为印度支那馆馆长,这与此前一九三一年的殖民地展览的背景大相径 庭。在这个亟需普遍质疑的时代,唯有超越声望与权威的突破方能脱颖而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模式产生了翻天覆 地的剧变,殖民时期的越南亦不例外。
一九三零年,安沛省与乂安省爆发的民族主义兵变暴动开启了十年的深刻变 革。在法国,一九三六年六月人民阵线赢得大选,改变了法国的愿景与雄心。在越南,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殖民政府颁布特赦令,释放了多位重新投身 斗争的革命领袖。罢工在各地爆发,愈演愈烈。一个由札斯廷.戈达德领导的 调查委员会被派往西贡。该委员会给出了关键结论:「法国在印度支那完成的 艰巨伟业均是虚构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呈献的拍品,还须首先了解彼时的历史背景。梁春尔将当 时社会的所有质疑一一纳入自己的作品。一九三七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印 度支那殖民政府在河内出版了一本题为《印度支那的艺术学院》的小册子。此 举对梁春尔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产生极大助推。这不仅是对其才华的肯定,同 时也将艺术转化为思想传播的工具。法国不得不解除对殖民地的控制;而越南 的独立也随之提前到来。
确切而言,在这本小册子中共刊印了七幅画:两幅陈文瑾的作品、一幅乐仁的 作品、一幅错归为乐仁的作品、及三幅梁春尔的作品。除了这幅《休憩》,画册中介绍的另外两幅画作分别为《垃圾船》和《年轻的茶贩》,均选取描绘越南淳朴乡村风情的热门题材;并未收录其同时期同样偏爱并创作的以美丽优雅身着袄黛的城市少女为主题的画作。
《休憩》亦可视作彼时的时代宣言。画中四个人物(一女三男);远处的乡村景致;中景的马与马车,所有元素都在描述着与背景中仿若仙境幻化而来的枯树与浓郁靛蓝湖水形成错位与反差的具体的现实。画中人物样貌淳朴、平和, 他们的表情在安逸与宿命感之间摇摆不定。画中没有城市的优雅,却散发乡村 独有的庄严。几个人物姿态虽不分主次,却形成了一个亲密的整体;浓重沉郁 的墨色与典型的天鹅绒般柔软的水粉,共同营造出一个围绕画面中心精心排布 的似真似幻的场景。该作中的诸多元素如:乡村景色、工人与必须得到尊重与 扶持的敦厚民众,均为彼时颇具影响力的自力文团所反复宣扬的主题。
在那些岁月里,人们在地域上与思想上都在准备开启伟大的旅程。有些人将奔 赴西方(法国),一去不返;其他更多的人将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而所有这些 探索都是为了追求独立之精神。
后来,梁春尔,这位昔日的法国信使,成为了北方政权的革命先驱,政府的准 官员之一。
让.弗朗索瓦.于贝尔
越南艺术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