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軸乃1926年,弘一書偈讃,王一亭畫佛,民國儒醫王邈達裝就,合力而成,殊為難得。王震筆下阿彌陀佛雙跏趺坐於蓮座,右手結禪定印,左手捧蓮臺,雙目微閉,但見慈祥,不覺威嚴。弘一朱砂隸書佛名“南無阿彌陀佛”,墨筆節錄《大方廣佛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贊品第十四》,一派莊嚴靜謐,所用“論月”一號極為少見,僅見於同期另幅書作,可作弘一研究資料補遺。
三人背景迥異,惟皆篤信佛教,喜好文藝,故有交集。王邈達早年棄商從醫,行醫施善,在鄉間有“救命王菩薩”之譽,1908年進京為慈禧醫病,1936年為蔣中正以中醫療疾,可謂一代名醫。
王氏閒暇喜好治印學書,在滬期間與吳昌碩友善,與王一亭之往來或與此有關。而他與弘一相識於1910年代,兩人居杭時互訪甚頻,談佛論儒,兼及藝事,可謂知音,弘一有多幅書法相贈,除此讃偈外,曾見1930年,弘一為王氏書聯“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1942年,弘一在福建泉州圓寂,王邈達聞迅後即刻往虎跑寺佛堂祭拜,可見二人情誼。
王邈達(1878-1968),又名若園,字盎叟,號覆船山人,浙江嵊州人。出生書香門第,少年就讀於杭州紫陽書院,得以接觸西方文化。早年經營茶葉、絲綢,往返滬杭兩地,1922年,由滬遷居杭州,開設診所。1924年,曾出任浙江省第三屆參議會議員,頗能直言。1949年後,王氏曾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省政協委員等。
三人背景迥異,惟皆篤信佛教,喜好文藝,故有交集。王邈達早年棄商從醫,行醫施善,在鄉間有“救命王菩薩”之譽,1908年進京為慈禧醫病,1936年為蔣中正以中醫療疾,可謂一代名醫。
王氏閒暇喜好治印學書,在滬期間與吳昌碩友善,與王一亭之往來或與此有關。而他與弘一相識於1910年代,兩人居杭時互訪甚頻,談佛論儒,兼及藝事,可謂知音,弘一有多幅書法相贈,除此讃偈外,曾見1930年,弘一為王氏書聯“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1942年,弘一在福建泉州圓寂,王邈達聞迅後即刻往虎跑寺佛堂祭拜,可見二人情誼。
王邈達(1878-1968),又名若園,字盎叟,號覆船山人,浙江嵊州人。出生書香門第,少年就讀於杭州紫陽書院,得以接觸西方文化。早年經營茶葉、絲綢,往返滬杭兩地,1922年,由滬遷居杭州,開設診所。1924年,曾出任浙江省第三屆參議會議員,頗能直言。1949年後,王氏曾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省政協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