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TANIGUCHI (B. 1981)
谷口瑪麗亞 (1981年生)

面具 1

細節
谷口瑪麗亞
谷口瑪麗亞 (1981年生)
面具 1
壓克力 畫布
213 x 152 cm. (83 7/8 x 59 7/8 in)
2011年作
來源
Osage 畫廊 香港
亞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榮譽呈獻

Ada Tsui (徐文君)
Ada Tsui (徐文君)

拍品專文

以跨領域創作著稱的菲律賓藝術家谷口瑪麗亞,在2008年展開了她獨樹一幟的 磚塊畫系列:這一系列的創作被公認為谷口的藝術之源。眾所周知,她的「創 作」向來都是平鋪陳列於地面,而非掛在牆上,這位新銳藝術家有意模糊二維 (畫作)與立體作品(雕塑)間的界線。截至目前,她的作品曾在澳洲布利斯本的第8 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南韓的第12屆光州雙年展、澳洲雪梨的第21屆雙年展、 及其它國際展覽中亮相。

佳士得很榮幸在本季呈現谷口於2011年所完成的《面具 I》,作品來自一個亞洲 重要私人收藏。《面具 I》是谷口最早期的單色作品之一,因其匠心獨具而辨識 率極高,是為谷口藝術生涯的重要根柢。「面具」一詞,總會引發與謎有關的 聯想,暗示著某種未知事物的存在;而此作品而言,這個未知被刻意地隱藏了。 《面具 I》是一幅幽微卻懾人的作品:觀者從愈多角度觀賞作品,就愈能發覺藝 術家在其中的細膩安排,妙不可言。而光線映照在作品的角度,對於欣賞《面具 I》的美學體驗也至關重要。

谷口將4個橢圓和6個不規則形狀的視覺形象鋪砌在《面具 I》整個畫面,層疊於 上;她在這10個輪廓意象中精心繪入直立磚塊,將其以水平磚團團圍住,成為背 景。這些個別物件,讓人聯想到石造工藝常見的圖案:谷口先以鉛筆在首層灰色 顏料上畫好圖案,接著以不同比例的黑色顏料和水,將物件填滿,讓整個構圖達 到互為對比的色調呈現。

單色畫的傳統悠久,可被追溯至數百年前:德國畫家約瑟夫.亞伯斯 (1888- 1976)、美國抽象畫家艾德.萊恩哈特 (1913-1967)和美國極簡抽象派名家艾格妮 絲.馬丁 (1912-2004)等,均曾融合極簡主義與抽象概念等元素,從而探索繪畫 形式的潛力,考驗其的極限,詮釋單色畫面蘊藏的無限深度。這些大師在畫面上 採用減法,使顏色理論化,挑戰傳統課堂上關於藝術創作的教學,從而實踐概念 性的表述與視覺感知。

多年來,谷口擷取部分這些創作特徵,再融入其自我對建築和立體維度的迷戀, 持續產出大尺幅磚塊風格畫作。這位新生代藝術家在過去訪談中,提到創作過程 耗時費工;然而,在構造磚畫空間之時,她得以沉澱、反思,創作成為一種自我 審訊的手段。她巧妙處理極簡形象,藉以激發觀者的理性,鼓勵我們進一步探究 這相遇過程所挑起的情感和觀點。每幅磚畫都代表了谷口最深處的自我,將賞畫 過程帶進知覺層面,觸動觀眾接受這份非正式的邀請,進入她的心靈寰宇。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下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