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 CAO DAM (1908-2000)
VU CAO DAM (1908-2000)
VU CAO DAM (1908-2000)
2 更多
VU CAO DAM (1908-2000)
5 更多
法國私人收藏
武高談 (1908-2000)

女子頭部雕塑

細節
武高談
武高談 (1908-2000)
女子頭部雕塑
陶土雕塑 配藝術家原版底座
雕塑: 20 (H) x 10 x 10 cm. (7 7/8 x3 7/8 x 3 7/8 in.)
底座: 6 x 6.7 x 7 cm. (2 3/8 x 2 5/8 x 2 3/4 in.)
1946年作
款識︰Vu Cao Dam (刻在背面脖頸處)
來源
2021年3月5日 Drouot Estimations 編號40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榮譽呈獻

Emmanuelle Chan
Emmanuelle Chan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Head of Day and Online Sales

拍品專文

武高談
《少女頭像》 1946年作
凝固時間的永恆化身

這尊高貴的頭像,狀貌典雅,甚為罕見。因其以徒手塑型,而非鑄模,故該作可堪獨一無二之佳構。隱蔽處仍可見藝術家精心創作時留下的指紋;且塑像置於藝術家製作的原版木質底座之上;一顆粗糙的原配螺絲釘將底座與頭像相連,也印證著戰後法國的困窘時局。

武高談,這位越南河內裔藝術家,旅居巴黎十五載,後遷至西南近郊毗鄰的旺夫區,並在此製作了這尊塑像。歷經戰時的艱辛,畫家和妻子蕾妮及他們的孩子,楊尼克、米切爾終於再次團聚。而這位藝術家也變得更平靜,更沉浸於將其寓所柔美的光線帶入新的畫作。

「在我看來,這件塑像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乃至四十年代早期他創作的理想化頭像更「具象化」、更飽滿。」(藝術家的兒子,米切爾·武)

事實上,武高談利用了黏土更大的可塑性,並刻意減少對量感的強調,從而擺脫了其三十年代的早期青銅雕塑風格(於1931年在巴黎殖民地博覽會展出)。

這尊頭像,造型更加清晰、具體,呈現與以往不同的風格。

假具體之物(黏土),寓情寄懷。

武高談以手指捏塑造型,輔以切割、壓紋等工具,呈現柔波蕩漾的一雙眼眸,不似前作般緊閉,矜然淺笑,嫵媚動人;她纖薄的鼻子,微啟的嘴唇,頎長的脖頸,都散發出攝人心魄的魅力。武高談借助木制刮刀(有的末端帶有金屬線),徒手塑造出一位迷人的女性。

米切爾·武曾透露,「他(武高談)有時會用唾液讓小黏土球粘在一起,還一邊跟我解釋,必須小心,不要讓任何氣泡進入黏土。」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涉獵,無疑體現了藝術家旺盛的創作熱情。

隨後,繼1949年遷至貝濟耶,1952年移居旺斯,直至1959年在旺斯的聖保羅定居期間,武高談才再次回歸雕塑。1956年,他又以不同風格創作了青銅塑像《兩個少女》(共六版)(佳士得香港,2019年11月24日,拍品139)。

據米切爾·武回憶,父親經常對來聖保羅的訪客們說,「我會重回泥土(大地)」;聽者每每莞爾。而這件精緻高貴的頭像或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內心的渴望。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高級專家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