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赵无极
吉他
油彩 画布
1953年作
签名:无极ZAO;ZAO WOU-Ki
来源
法国 巴黎 皮尔.洛布画廊 现藏者之家属于1950年代初购自上述画廊
拍场告示
Please note the correct estimate should read as:

Estimate: HK$5,500,000 - 7,500,000
US$705,100 - 961,500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赵无极生于书香世家,家族中有众多字画收藏,引发了他对艺术的兴趣。1935年他进入杭州艺专就读,师承艺术巨匠吴大羽与林风眠,接触到中国写意绘画及西方抽象主义,他将两者紧密结合,内化为往后艺术创作的种子。1948年赴法,结识许多当代艺术家及画商,如: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及皮耶•楼勃(Pierre Loeb),逐渐进入当时的西方当代艺术圈,藉由独特的中西融合艺术语汇,成功获得盛名。 赵无极早期作品多为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像画。旅法后随着逐渐接触塞尚(Paul Cézanne)、毕加索(Pablo Picasso)、克利(Paul Klee)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自1950年代起,赵无极的绘画风格逐渐由具象转趋抽象,作品《吉他》(Lot 6)即可看出赵无极初期对抽象画的试探,他忽略物体的实际质感、打破造型的准确性,从处理桌脚的透视法即可知,赵无极试图去除画面纵深感,将三度空间简化为二度平面的尝试,有如塞尚及其后立体派画家将物体外在形式抽离,单纯追求纯粹几何美感的艺术手法。与布拉克(Georges Braque)及毕加索的作品相较,布拉克利用线条将人物与吉他形体切割成不同碎块,再进一步于画面中拼贴重组。毕加索同样透过点线面的组合,藉由多视角的多点透视,将不同视角下的吉他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构成一个去除深度的空间。但赵无极这件《吉他》并不像布拉克及毕加索般抽象 (图1),在吉他与桌子的表现上仍带有具像元素,与塞尚的手法较为接近。 此外,当时另一艺术思潮超现实主义亦感染了赵无极敏锐的艺术细胞。超现实主义受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企图探究潜意识,摆脱理性控制,达成思想的完全解放。超现实主义可分两派,其一是以米罗(Joan Miró)、梅森(André Masson)为代表的有机超现实主义,他们以自动技法进行创作,注重整体创作过程的无意识性,不求空间整体性,作品中常带有有机体意象。另一派则是以达利(Salvador Dali)、伊夫•唐吉(Yves Tanguy) (图2)及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为代表,他们透过精心描绘的细节,创造一个具识别性但变形扭曲的非真实存在场景,营造出梦境及奇异矛盾感。《吉他》运用稀释后的油彩将观者带入一个具超现实氛围的梦境空间,赵无极撷取中国水墨画技巧,藉由幽雅神秘的色调渲染及干涩的皴染笔法,使背景带着南宋山水画般的云雾蒸腾感。画面上方的黄色叶状物及黑色枝状物,就像具生命的有机体一般,浮飘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赵无极成功结合中西艺术的精髓,使作品虽具西方有机体抽象(organic-abstract)意识,却又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 经过数年的摸索与融合,赵无极的技巧愈趋成熟,终将西方抽象主义转化为带有自身独特风格;以其东方艺术背景为根基的抽象绘画,放弃具像走入完全抽象,并加入中国传统书法及绘画艺术元素,线条与色块交错形成的虚与实,让全画层次感更为生动,画布彷佛五线谱,赵无极运用带有中国书法意味的笔触,在一撇一捺之间恣意挥洒出跳跃于心中的音符,展现出不同于西方艺术家的东方抒情抽象风格。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