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MAN FONG
印度尼西亚著名家族收藏
李曼峰

峇里生活

细节
李曼峰
峇里生活
油彩 木板
1962-1964年作
签名:曼峰
来源
现藏家直接向艺术家订制所得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峇里生活》是市场上现存属于李曼峰的其中一幅最不朽之作,可说是市场有史以来描绘峇里岛生活的最重要作品。这是一幅对峇里岛小区生活的全景描绘的图画,农业、社会和祭祀生活密切交织在一起,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全都表现在他们的仪式和礼仪之中,大大不同于我们所知的现代都市生活。李曼峰曾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和新加坡居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但却从未在峇里岛长期停留,尽管如此,他与许多来自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一样,深深地陶醉于峇里岛的生活与文化方式。 宗教和仪式是峇里岛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占据了大多数峇里岛人的生活。与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尼西亚人不同,峇里岛有超过 90%的人口信奉峇里印度教。寺庙、食物和鲜花祭品、香烛和手工艺画像都是岛上信仰的象征。峇里岛的生活是大家共有的,重要的决定都由村落组织决定,农业甚至艺术创作。班嘉(banjar)是峇里岛所有村镇都能够见到的一种公众组织,号召村镇居民能参与决定小区公共事务。班嘉负责安排所有的乡村节日、结婚仪式和火化葬礼,以及各种形式的小区服务。大多数村庄都至少有一个班嘉,所有男性必须在结婚时加入。班嘉平均拥有50至100个成员,每个班嘉都有自己的集会场所,称为巴雷班嘉(意为亭子),除了用于定期会议之外,这里也是本地加麦兰管弦乐队和戏剧团体练习和演出的地方。 《峇里生活》展现了一个班嘉仪式准备时鼓舞人心和浪漫的画面。李曼峰对峇里岛生活的生动描绘从左侧开始,神话传说中村庄的守护神巴龙正在由老态龙钟的男村长(大概也是最有智慧的)照顾着。画面中的巴龙是一只巴龙凯特,源于印度教传统。巴龙凯特面上戴上精心制作的面具,彷佛是中国狮子面具的远房亲戚。牠有着以人的头发制成的胡子,胡子被认为是面具中最具能量的部分。李曼峰用老人的胡须呼应巴龙的胡子。在巴龙的守护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正在喂哺小猪、家禽和小鸡,一条狗在旁边休憩,画面和谐平和。大家在画面中央正在筹备一个即将举行的仪式,祭品包括鲜艳的水果和甜品,全部取自峇里岛的森林和农场,是大自然的礼物。它们被细心包裹,而且堆栈成一层层,非常优美,然后送往仪式举行的地方。一群峇里岛美女负责准备这些祭品,岛上人民相信这些祭品会重新唤醒大地,并在善良与邪恶之间获得平衡,保持世界的和谐。 与此同时,男人们正在田间埋头苦干,其中一位描绘得特别英勇、昂首挺立,右手挥舞着锄头,确保能使他的班嘉丰衣足食。画面最前方盛开的鲜花和灌木,左侧形态美妙的悬垂榕树,以及右侧广阔的华丽蕉叶,都展示出富庶而丰裕的班嘉小区。中间的一根峇里柱高高升起,冲出画面之外 – 这是文化保育的表征,代表班嘉生活和文化的持续蓬勃发展。李曼峰利用《峇里生活》这幅作品实现了对峇里岛班嘉最标准和最完整的描绘,艺术家对守护神巴龙的描述极为罕见,精心策划的构图将不同时代的人物生活,甚至动物都诠释得淋漓尽致,显示了班嘉生活与文化传统充分受到峇里岛居民保护。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