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郝量
隔河一界
水墨 设色 绢本
2008年作
签名:量制
艺术家钤印
来源
亚洲 重要私人收藏
展览
108 Art Space,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 Musuem, Chongqing, China, We 2009 - Huangjueping Annual Exhibition of Art , May 16-30, 2009

拍品专文

1983 年出生的郝量,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于2009 年取得硕士学位。郝量一方面研习中国水墨画与传统工笔划三矾五染的技法;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巴洛克绘画装饰性的影响,在传统的视觉语言上演绎出横贯东西的哲学思考。 因为少年时对古籍和古代文学中志怪小说的热爱,郝量的创作是将“知识考古”的理念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在细腻描绘花鸟等景物的同时,进行着童话般的叙事,充斥着对生与死的这一普世命题的思索。《隔河一界》(Lot 40) 是郝量早期的创作,从明代陈洪绶画风( 图1) 的笔墨趣味出发,将陈的构图程序与写生的自然对象之间的微妙关系仔细揣摩。白色头发的小男孩与一骷髅隔着花海相望,这是生与死,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是郝量运用骷髅描绘死亡的灵感来源。有比例的截断画面可以看成是空间的缩进亦或者是隔绝观者与画面的视觉游戏。这一灵感也许正如庞贝壁画所创造的“幻觉”效果,一直为西方绘画所沿用,直到超现实主义的马格利特也始终乐此不疲。骷髅的下半身与男孩着同款的裤子,由此可以看出它是男孩自身的写照,也许是他的未来,也许是他的梦境,也许是他对死亡的解读。骷髅伸出左手仿佛在召唤着花海对岸的男孩,是发出死亡的邀请或者又是在告诉男孩:“我现在的样子就是你以后的样子,你现在的样子也是我曾经的模样”。 郝量 1983年生於中國四川成都。2006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學位,後於2009年獲得該校中國畫系碩士學位。郝量的個人展覽有:臺灣臺北 「窠影記—郝量個展」 寒舍空間 (2011)、 中國北京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郝量個展“幽邃之地” 」 (2014)。曾參與的群展包括:中國重慶美術館「羅中立獎學金獲獎作品展」 (2009)、台灣臺北寒舍空間「2010寒舍祕笈︰新世代年度展—當代水墨」、中國北京時代美術館「易•觀」新工筆繪畫提名展第一回 (2010)、中國北京經典北京「無界-青年水墨藝術家作品邀請展」(2011)、第43屆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瑞士(2012),以及美國邁阿密藝博會(2012 )。郝量現居北京。

更多来自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