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1948 年出生的仇德树,1979 年建立“草草画社”,1985 年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作访问学者时,仇德树逐渐开始使用丙烯颜料来丰富传统水墨欠缺的视觉效果。
“裂变”是仇德树将宣纸沾湿后用利器撕裂,由此宣纸出现的毛边带有独特的纹理质感。在底层宣纸着色的基础上,雕磨上层撕裂的宣纸,制造出不同的透明度与色差效果。在这件《裂变—圣树》(Lot 48) 作品中,以灰黑的墨色为背景,宣纸以拼贴的形式平铺开来,在不规则的抽象几何造形下,山谷由大小不一的被撕裂的宣纸块填满,呈现出山洞的深邃和宇宙无穷无尽般的视觉体验。
在形式上,裂变的创作方式酷似西方的拼贴艺术,如20 世纪初毕加索与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仇德树的作品中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堆砌,可以看作分析性立体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影响下的雏形。但仇德树的作品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一种“道”,一种对宇宙瞬息万变的人文关切。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前景中的一株彩色植物—“圣树”。《庄子.逍遥游》中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圣树所体现的时间上的无尽与画面背景空间的无限,形成不同维度上的呼应与对比。而五彩斑斓的颜色,除了吸引观众视线外,更多的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希望的注视是具象与抽象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