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天池》(Lot 554)的灵感源于李真对大自然湖泊的感受。从平日深爱的台湾日月潭,及某次在晴朗的天气下搭乘欧洲境内飞机从机上向下望,看到山中的湖泊犹如天镜一般,搭配着丝丝云彩,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情景;壮丽的大自然景象触动李真创作,达到一种自我净化的境界。它大气而安宁,强调媒材的质地,使观者达到自我舒畅之感,和一种美妙的内化。李真藉由一种充满动态感的雕塑手法呈现此精神与肉体上的渴望,从作品人物的肢体语言及神态表情可见端倪。《天池》描绘出了人体胸腔的舒展、微显的腹部及李真首次对于人体臀部的写实描绘,此种具体人体写实特质的描绘,在李真雕塑中前所未见。另一件作品《观》(Lot 555),人物双手举高,他所捧着的金色对象-「观」,代表「佛性」。佛性是人性中普遍皆有的良善本质,但人往往感受不到,须阖眼内观,试着探索其慈悲心。李真将抽象的人性可视化,以金色强调作品,并将其置放在高举的掌心,暗示着其重要性。金的温润搭配雕塑主体的沉稳漆黑,既对比又和谐。正如李真本人所述,他的作品旨在「化有为无」,这种哲学思想折射了佛学的「空」与道家的「气」,在思想上引领着李真的艺术创作。李真的雕塑在活泼天真的气息里散发一种人文温度和醇厚的亲切感,在充满隔阂的现实世界里化作精神治疗的药剂。刻意将《观》的人物头部隐藏在正面,因此由后方观之,人物彷佛是上下颠倒,倒立插入云朵,只出现腹部以下;虽是倒立姿势,却仍像是以莲花般的双手捧着珍贵的「佛性」。李真把东方哲学渗透进西方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摆脱了传统的框架,从而使他的作品获得耳目一新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