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展望是中国当代艺坛,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自1995年起,开始创作假山石系列。作品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等超过三十个国际知名的美术馆与基金会收藏(图1)。这次展出的雕塑(Lot 27),也出自于同系列作品。对于中国传统与当代的哲理、文化与社会的深刻了解,展望所创作的雕塑与装置艺术作品,除了具备大胆的实体感,同时也带有撩人的概念性。真假山石,是一再出现的创作主题与素材。展望透过作品的具象形式与抽象概念,深切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以及我们与城市和自然风景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自宋代起便广被喜爱的传统文人石,是启发展望创作的灵感来源。文人睹石赏玩、品析美感之余不乏反思内省。文人石对中国人而言,向来是收藏家眼中,极具美学鉴赏价值的收藏品。展望对新与旧这两种对峙的力量、以及自然物质与人为形式的真假关注不言可喻。
文人石是中国古典园林里最受喜爱的摆饰。至宋代早期(960–1279),小型的奇石摆设,逐渐成为文人学者书房案头上的心头好。精巧的奇石描绘,之后更跃上了中国古代书画,成了广受欢迎且历久不衰的创作类型(图2)。传统的文人石,经常摆放在文人与菁英的书房中,精巧的奇石有如一个微型的自然界或是小宇宙(图3)。让文人雅士在玩赏之余,也不忘睹石自省。外型貌似自然景致的石头,通常最具收藏价值,不管这些奇石,是透过自然界长时间风化而成,还是以人为精巧的雕工所塑。中国传统的文人石美学鉴赏,具备了四个基本要件,那就是:瘦、透、漏、皱这四个原则。石头上的凹洞、中空的凹陷与各种小孔,都被视为是大自然瞬息万变过程的缩影。这些可携带的微型山景,激发了人与大自然合一的沉思,唤起了人们对于传统空间、时间与大小的无限想象。小巧的奇石以诗韵般的形式,将传统的美学概念表露无遗。透过这些巧石,雕塑家展望得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探索中国传统哲学中、长久以来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疑问,透过艺术创作厘出自已的脉络。展望认为:「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恋慕情感根深蒂固,这种独特的美学灵魂,是一种文化偏好,因为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会被石头所象征的意涵所感动。」
《假山石第五十九号》以软质的不锈钢打造出光滑闪亮的假石表面。展望的假山石作品,都是把不锈钢片放于假山石或是文人石表面以手工敲锤制成。石块先被击碎成小块取出,然后再透过手工锤炼与焊接的方式组合而成,过程旷日废时,煞费心血,锻造工艺本身的难度极高,这样的创作形式,是艺术理念与高难度工法结合的最佳证例。展望之所以选择以不锈钢做为创作素材,目的在于透过这种材质的金属光感反映出周遭环境的多种颜色。以不锈钢所打造的雕塑表面,能反射出各种映像与色彩,其变化无限的特质,能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奇景,同时恰如其分地呼应出作品的后现代要求。因为融入环境而消失,是这系列创作中最重要的特质。展望的假山石系列,总是能低调且谦逊的矗立在一处,光影通透的外型,让作品总是游走在存在与消失之间。一座文人石雕塑,透过不锈钢镜面反射其周遭环境,以自然的形式融入自然。《假山石第五十九号》,虽然容易令人联想起美国当代雕塑家昆斯、那闪闪发亮且令人目不转睛的《节庆系列》作品,不过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在本质上或许更接近雕塑家卡普尔、位于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内的作品《云门雕塑》。展望雕塑作品中所呈现的自然元素,与现代雕塑家Gino Miles的作品,(图4)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展望的假山石系列作品,并不是为了要嘲讽中国文化,而是亟欲透过当代的创作素材,去捕捉、并再度唤醒中国美学价值的核心美感。其作品所呈现的单一金属色调,不禁让人联想到宋瓷的艺术之美(图5),因为宋瓷同样是以手工的方式,一点一滴打造出精粹的单色美学。
因为不锈钢价格低廉且不会生锈的特质,中国在1990年代,曾经大量以不锈钢做为打造现代城市的建材。不锈钢本身所具备的闪亮视觉印记,随后俨然成为中国民众所追寻的当代图腾,因为这个材质的炫目光泽,象征着当时商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人民对物质欲望的不断扩张。不锈钢在北京这个古城,更能贴切地反映出中国迅速消失的文化与传统。知名的国中艺术史学家巫鸿曾如此写道:「我们必须明白,展望作品中那些闪亮的表面、浮夸的魅力、虚幻的外表」绝非缺点,他的不锈钢太湖石不是为嘲讽当代物质文化而设。以其见解,不管是真正的太湖石,还是他以不锈钢复制的拟像,皆为人们针对自身的精神需求所挑选和创造的形式;它们在物性上的区别,只是应对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而已。
就上述的观点所见,假山石可说是中国当代与「真实」之间最完美的接触。创作所展现的,是一种拟像与形式,也因此,作品到底「像不像」、或「是不是」真的文人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的作品,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创作本身所传递出的美好与魅力。展望透过雕塑的镜状表面,投射出斑斓的色彩与周遭环境的多种光影,《假山石第五十九号》所赞颂的,是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透过雕塑表面如镜的光彩,映照出我们身处的崭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