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生命中有三件事物是我爱的:美善、阳光及宁静。你能告诉我,除了峇里岛,还有甚么地方能比这个更完美?」
勒迈耶
勒迈耶最能代表20世纪不受羁縻的画家旅人,他们周游列国、寻找灵感。勒迈耶致力追随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1848-1903)的步伐,到大溪地及法属波里尼西亚寻觅乌托邦。然而,已有太多人跟随高更,大溪地不再是大师歌颂过的遗世净土。最后,在繁茂的热带岛屿峇里岛,勒迈耶找到属于他的艺术天堂,他因而安身其中并在之后的二十六年一直在此创作。
这期间,他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灵感来源是一位名叫Ni Wayan Pollok Tjoeglik (1917-1985)的优雅传统印度尼西亚加奈舞(legong)舞娘。在二十多年间,她是勒迈耶的妻子,也是他的模特儿。他们的婚姻关系建基于双方对艺术与完美之追求。她与勒迈耶这段特别的婚姻,使她能继续投身舞蹈,不必如传统婚嫁般放弃舞蹈走入家庭、生儿育女。勒迈耶迎娶年轻的她,一来使她不受乡村习俗所拘束,二来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位专属的谬思女神。
Ni Pollok在勒迈耶的画作及生命中,有独特的位置,她是他的妻子、照顾者及灵感女神。与作曲家马勒夫妇、毕加索与情妇女友Dora Maar不同,即使一样要承受追求艺术的压力,勒迈耶夫妇的关系融洽,画家与模特儿间亲密且忠诚。在他的作品之中,勒迈耶描画了无数个Ni Pollok的画像,这些后来都成为定义其作品的经典之作。
在《预备祭物》中,双手高举、手持祭物而站的女子,便是勒迈耶时常描绘的姿态的例子。在其他作品中,女子则摆出由传统峇里舞蹈演变而来的姿态,偶尔也穿上大鹏金翅鸟翼舞衣。勒迈耶不受人体实际比例所规范,时常夸张地处理舞者肢体及人体曲线。然而,在描画Ni Pollok时,他总会赋与她超凡的优雅,凸显她作为生命中谬思女神的角色。
观者从《预备祭物》(Lot 32)中,可以一睹勒迈耶作品中最精妙之画作之一。此杰作中的繁盛丰茂,为画家二战后画作的一大特质。这时期的作品富于热带色彩,就如勒迈耶因和平气氛重获新生、重新去爱上他恋恋一生的峇里岛。《预备祭物》一作的热带景致及舞者缤纷的服饰充满了温暖的绿、红和粉红诸色,而黄橙二色的阳光,则照耀着经常出现在勒迈耶画中,他那位于沙努亚滩的花园。画作中的光影互动,辅以厚涂法展现的视觉动感,让他成为勒迈耶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杰作。
《预备祭物》一作同时亦表现了勒迈耶对透视及构图平衡之敏锐触角。在画面正中,Ni Pollok与另一位舞娘手持祭物,准备参加乡村神庙的祭祀巡礼。她们之所以成为焦点,源自于勒迈耶对印度教岛屿峇里岛上悠久信仰的探求。然而,在这中轴两旁,其他舞者平衡了构图。在左侧两位舞娘同样地腰姿款摆,与簕杜鹃的枝桠一起迎风摇曳。在画面右侧及下方,舞娘弓身采花,避开了画家笔下耀眼的阳光。勒迈耶下笔精准,他晚年创作更实属佳作。这段时期的作品反映出他在最爱的峇里岛上,安享晚年的清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