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曾梵志艺术风格的演变来自于他内心的转折。自2000年起,艺术家进入新的创作阶段,开始利用独特的“乱笔”技法,通过重迭交错的纷乱线条,勾勒出树木和枯枝层层迭加所构成的纵深网状结构,为画面营造出中国高古美学中 “寒林古木” 的美学概念。
“乱笔”以油画技法为本,却能体现中国书法水墨线条的意趣,艺术家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笔法中,利用油彩的良好延展性,赶在油彩干结前,快速肆意地在湿润色块中勾勒出苍劲的枝条,展现崭新的视觉脉络。其笔法中透露的自由放松姿态,与中国文人绘画中,“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情怀不谋而合 。亦颇有北宋三大家之董源同样用草笔所绘画的山水画之神韵:“近观则不成物形,远观则景物粲然”,从而令观者“幽情远思,如睹异境”。用黝黑色油彩所勾勒成的藤蔓轮廓与纠缠的枝架,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延伸,和观者所在的空间毗连相接。游曳于丛林间的红线,犹如在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赋予画面勃勃生机与跳跃的视感。以刚劲线条绘画成的枝桠,凸显了大自然中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相似于宋初画家李成于《晴峦萧寺图》中 ,以细腻稳健的笔触来体现树木的坚挺骨干, 二者皆刻画出山间的清幽静谧。
《无题06-3》中,乌云笼罩,天空晦明不定,一霎冲破在水平线之上的耀眼白光,引领观者的视觉随着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逐渐延伸到薄雾上的远山之巅。被白雪皑皑覆盖的延绵山脉,透出清峻的丛林间,所散发的冷冽空灵。如梦境般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埃尓•格列柯的《托雷多风景》,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透出富有戏剧性的光线,洒在扭动不安的山丘上,风景虽不惟妙惟肖,但神态逼真的梦幻之境,描绘的却是的艺术家心灵的故乡。 曾梵志“乱笔”下的风景皆如此,画面气势恢弘,在远透视法的表现下,无穷尽的空间得以伸展开去,使我们在繁盛茂密的枝木背后,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或一片心灵的净土,终能令一种视觉上的虚拟旅行得以实现。
仅有枯木与寒风萧瑟所构成的万径无人画面,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珀•佛里德里希通过自身沉思,而唤起创作蕴含崇高精神力量的风景画相仿。 在《无题06-3》天地悠悠的冬景中,曾梵志同样用超然物外的精神,以刻画蜇伏在严寒下的顽强植物,即将迎来预示着希望的春天。佛里德里希曾说:“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 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眼睛观察你的绘画。”在不同的时空交错下,曾梵志以藏蓝色营造画面的深邃神秘感,从而观者感受到“乱笔”风景系列作品所表达的妙悟意境 ,让驻足于浩渺风景前的观者,心灵遨游于其乱笔下所构造的方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