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FENGMIAN (1900-1991)
科維爾中國繪畫收藏
林风眠

戏剧系列:齐天大圣孙悟空

细节
林风眠
戏剧系列:齐天大圣孙悟空
油彩 画布
约1956年作
来源
瑞士 私人收藏 (约1956年,现藏者之父亲艾伯特-库尔特.科维尔先生在上海购自艺术家本人)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林风眠戏剧人物的发展 林风眠的人像绘画包括苗人、农民、渔民、古装仕女、时装女性、宗教人物、裸女和戏剧人物。戏剧人物是林风眠长期研究、反覆推敲的题目(图1-4)。根据出版文献,戏剧人物于1940年代便出现,主要描绘单一人物,比较着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情。 自1951年林氏离开杭州,定居上海这个现代大都会,他的艺术风格也因其生活接触而逐渐转变。其中,受同样居沪的国立艺术教授关良的感染,林氏便开始迷上了当时经历全面改造的戏曲。 他在给学生的信中説:「这些作品以戏曲人物为最多。这次画戏曲人物与抗战期间的戏曲人物有了很大不同。如果説1940年左右画戏曲的着眼点在人物形神,以及对线描着色写意形式的把握,这次则转移到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立体主义,寻求一种造型的时空表达了。」 就戏剧人物创作而言,他把重点转移至戏剧场面整体的互动、人物灵活的动势、一气呵成的剧情发展连续感。作品出现至少二位人物,画面内容变得複杂,构图便成了林风眠表现抽象的戏剧连续感,以及複杂的互动感的策略。 圆形构图 动势迴环 圆是至为原始的几何形状,它体现了三角形或矩形都没法呈现的有机流动性。在传统西方构图理论的影响下,艺术家都企图令观者忘掉画面的边缘,避免观者的视线被锢在角落,画家都设法把观者的视线留在一个迴环中。林风眠的戏剧人物油画都是留下大量空白的背景,甚至艺术家签名也揉合在人物中,可见全白的背景是林氏在创作上的选择,是画面组成的重要元素,代表了戏曲舞台时空交织的特性。为打破白背景硬生生的边缘,林氏选择圆形为基本构图。人物的互动都巧妙地佈置在一大圆形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形成一个迴路,成功引导观者视线绕行,产生流转不息的动感。虽说是一道迴路,林风眠不但为画作设计入处,同时提供出处,让观众饱览全画后,也能自然地离开迴路。 《戏剧系列:白蛇传》(Lot 23)中的迴环从白蛇白素贞倾左的头首一直往左移,经过青蛇小青手持的木桨,沿其伸展的右腿连接白素贞之双脚,再向白素贞身体上移,经过举起的左手和佩剑,回到白素贞之髮髻。 《戏剧系列:张飞》(Lot 22)中呈镰刀形状的双臂暗暗地展示出圆形构图,对打之人物的右手肘、伸展的右腿都在圆形构图的弧线上。 《戏剧系列:齐天大圣孙悟空》(Lot 20)中孙悟空单脚盘腿而坐也是沿着弧线而绘,观者视线往上移,通过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返回画作中上方,经过沙悟淨的身体和月牙铲,观赏整个画面。在大圆的构图内,林氏在悟空的盘腿勾勒一道弧线,左手手臂内则又以弧线交代,暗示动态。 《戏剧系列:刺王僚(鱼藏剑)》(Lot 21)中王僚呈半月形的左臂同样提示了林风眠的圆形构图理论。刺客专诸的夸张的活动则内藏于这个圆形中。 几何重迭 一气呵成 诚如林风眠所谈论他从立体派中汲取灵感表现戏剧中的互动感、人物灵活的动作、剧情发展连续感。他曾表示:「近来住上海有机会看旧戏,绍兴戏改良了许多,我是喜欢画戏的,一时有了许多题材,这次似乎比较了解到它特点,新戏是分幕的,旧戏是分场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间的存在,而分场似乎有时间的绵延的观念,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裡很容易得到解决,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迭在一个平面上一样。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把它折迭在画面上。我的目标不是求物、人体的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 而事实上林氏对立体派的兴趣在留欧的时期已可窥见,此点可从作于1924年的《人体》引证。 圆形构图内的戏剧人物都是以几何部件组成。不论是《白蛇传》中白蛇、青蛇的手臂以三角形呈现。《孙悟空和沙悟淨》中矩形和三角形组成沙悟淨的身躯,又以圆形眼睛表现忠厚的神情;而《张飞》中则以三角形眼睛表现张飞豹头环眼之态,代表骁勇之相;对打的人物的臂腿和身体分别以三角形、梯形组成。《刺王僚(鱼藏剑)》中刺客专诸高举的双臂和上半身分别以三角形呈现、梯形表现双腿;三角形、梯形表现王僚的王袍。林氏把人物分拆成几何部件除了受立体派把物件分离、重迭的手段的影响(图5),也受到民间皮影戏的影响。为了灵活地表现快速的皮影戏动作,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都会分拆成十一个部件,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基于投影在白布上的关係,皮影人物的细节均需要加以简化,例如脸部多以五分或七分面示人,五官以简单的线条表示。林风眠四幅戏剧人物的都有加入五分、七分面的元素,五官简化成线条和简单形状,捕捉神韵,更会对皮影人物的特徵夸大,发展出具象徵性的造型。 除了着重人物的个别造型动作,林氏精心地建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重迭连接点—《白蛇传》出现一个重迭点,就是小青的右脚接触白素贞双脚;《张飞》出现二个重迭点,分别是张飞左手贴着对方的脸,敌人的手在张飞的腰间重迭。《刺王僚(鱼藏剑)》中出现大块面的接触点,就是刺客专诸的鬍子、提着的烤鱼和左腿与王僚的身躯重迭。这些精心的铺排反映林氏成功捕捉人物的互动,营造紧凑的气氛。 戏剧人物油画的色彩 在林风眠的绘画中,光色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他作画时对光源的重视,从其工作间可见一斑(图6)。色彩的多样统一也是重要的品质,凡以彩色为主的画,都有统一的大色调,其中又含有丰富的小色调和色调层次,如他画《孙悟空和沙悟淨》均以黄为主调,但在光的作用下,响亮的黄色中又有桔黄、橙黄、褐黄、赭黄、柠檬黄、黄绿等等。《张飞》则统驭在瓦色调,瓦松绿、瓦蓝、萎黄、赭红。《白蛇传》以青色调为主,浅湖水绿、宝石蓝、松绿、粉蓝。他同时在统一的色调中加入覆盖性与分离性强的颜色,如白色、黑色、黄色、红色,使暗色裡有变化和反光,中间色丰富,亮色能跳出来。善于用互补的色彩,是林风眠绘画的另一特色。补色对比强烈,能造成张力和视觉冲击,宜于表现生命动态与戏剧性对抗。正如《刺王僚(鱼藏剑)》中王僚鲜艳夺目的鲜黄色、彩蓝色袍服,以及桔橘色的面谱、鲜红色的鬍子与刺客的深褐红色的衣服成强烈对比,对立关係清晰可见,一明一暗,呈现当时千钧一髮的片刻。 《白蛇传》故事,一般认为定型于明人话本小说《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讲述白蛇精经过五百年修行化身为人,在人间改名为白素贞,与人类许仙结为夫妻。修道高僧法海经过许仙家的药铺洞悉白素贞为妖精,设法向许仙揭发白素贞的身份。由于惊吓过度,许仙看到白素贞的真身后便突然死去。白素贞不惜冒险上三十三天去盗仙草,最终感动太上老君献出仙草,救回夫君。可是法海死心不息,坚决拆散人蛇之缘,把许仙囚禁在金山寺。白素贞决定与婢女小青过江拯救许仙。林风眠画中描绘的就是「水漫金山」一幕,白素贞和小青以武装造型,一佩剑,一持桨,准备与法海水斗(图7)。 《刺王僚鱼藏剑》 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专诸乃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心思细密,得知王僚爱吃烤鱼,便想到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在宴会上,专诸进献烤鱼,手托菜盘,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林风眠画中描绘的就是专诸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勐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嵴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 《芦花荡中的张飞》 林风眠描绘三国人物张飞奉诸葛亮之命,假扮渔夫,预伏芦花荡,伺周瑜领兵到来,突出阻挡。画中张飞以草笠芒鞋渔夫装示人,豹头环眼气轩昂,表现其凶勐之相。 《孙悟空和沙悟淨》 孙悟空和沙悟淨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其中二位徒弟,协助唐三藏往西天取经。孙悟空是沙悟淨的大师兄,生性聪明、忠诚、嫉恶如仇,而且法力高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法器,,能随孙悟空的心意变化大小。林风眠画中描绘孙悟空四肢修长,单脚盘腿而立,灵活轻鬆地举起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尽显孙悟空超凡的本事。相比之下,沙悟淨造型四平八稳,表现他忠厚低调的个性,拿着月牙铲,担负起贴身护卫唐三藏的工作,登山下水,不辞辛劳。 中国.瑞士:195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本次拍卖之四幅林风眠油画作品原藏家为瑞士藉商人艾伯特-库尔特.科维尔先生。由于出任驻上海之转口贸易公司一职,他于1946年移居上海,同时学习中文。1950年代中期,科维尔先生接受邀请成为瑞士铝钢精厂公司的董事。科维尔先生在上海落地生根,1950年与Marfried Zubler结婚,育有两名儿子。他和妻子都热爱中国艺术及古董,他们把自己的藏品合而为一,并在其后十年扩大收藏。藏品包括龎昭(又名龎左玉)、傅叔达及林风眠。他们通过艺术家和藏家互相介绍,在1950年代初,科维尔夫妇结识了林风眠,并开始购买其油画四幅及水墨作品。部分水墨作品分别于佳士得2013年秋季及2014年春季中国现代书画拍卖出售。基于1950年代末的特殊政治气候,科维尔先生决定于1960年举家撤离上海,但由于他必须完成把铝钢精厂公司业务转交中国政府的程序,因此把妻儿先送走,并託付友人若他没法顺利离开中国,会好好照顾其妻儿。临离开之前,科维尔先生为感谢他的友人的承诺,他把其中一幅林风眠油画作品赠予友人。科维尔先生及后于1961年顺利回到瑞士。《白蛇传》、《张飞》和《孙悟空和沙悟淨》由科维尔先生的儿子承继,而《刺王僚鱼藏剑》由友人之子女一直保存之今。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