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展望
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
不锈钢 雕塑

2004年作

签名︰展望
来源
台湾 台北 诚品画廊 现藏者购自上述画廊
出版
2008年《园林乌托邦》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图版,封面,第50及62页) 2010《展望》诚品画廊 台北 台湾 (图版,第39页) 2011年《城市乌有园》忠泰生活开发股份有限公司MOT/ARTS 台北 台湾 (图版,第44及58页)
展览
2008年「展望: 园林乌托邦」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展望:反射」诚品画廊 台北 台湾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展望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于1995年开始创作其享负盛名的「假山石」系列,当中的作品曾被超过30间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及基金会所珍藏,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而他更是为后者永久收藏中的首位华人之一。在众多的作品当中,展望呈现了新与旧、天然与人造之间力量对衡的关系,而这些力量往往在我们的生活里构成两面性的局面。不过,对于中国的都市发展来说,要在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当中生存,实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很多城市如今已变成钢筋森林,传统的建筑都被拆毁,展望的「假山石」系列正好探究现今社会这种对立的力量。 「假山石」系列的灵感源自盛行于宋代的文人石收藏传统,一种可让人沉淀思绪及自我内省的重要中国美学藏品(图1)。文人透过石来深思自然,让它成为一种表现艺术的手法。一直以来,文人石是中国庭园不可或缺的元素。展望曾于《园林乌托邦》建议书中提到:「在传统文化中,园林不仅是休憩的地方,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及思想的治疗,并透过『和』这个特质呈现出来。虽然它的功能有别于宗教及药物,但却能令我们正视及融合很多社会问题。这个展览中的金属园林展现了思想与肉体的双重挑战。」 宋代初期(960至1279年),文人喜爱馈集小型的装饰石块作为书室的配置,而对石的描绘亦渐渐成为一种经典的艺术主题。传统文人石一般放置于文人学者的工作室内,作为沉思与研习大自然及宇宙的微观世界。展望认为,「时至今天,石所带来的情感蕴含于中国人及文化喜好的美学内涵之中,石块和它所展现的形态,依旧能触动人的心灵。」他怀着这种思维,展开中国哲学探索的漫长道路,并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东西文化对大自然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别,在中国传统里,大自然是和谐与平衡的,人在生活中反映出来,并寻求平静的思绪。 在《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Lot 24)中,展望以不锈钢打造出石头闪亮的表层。他把不锈钢片覆盖于文人石外层,再以搥打的方法打造出假山石的形态。艺术家把金属组片片加以焊接和进行抛光,以营造出一件闪亮但中空的复制品。这个过程彰显出展望对技法的驾驭,以呈现他的艺术构思。艺术家选择以不锈钢来反射周围的颜色,光滑的镜面充满动感而且变化多端,无穷无尽的范围和变化,展现出一种因时制宜的后现代视觉经验。此作品的一大特色是能够自我消溶于现实环境中去,却又隐藏或盘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展望的假山石通过其自身的不锈钢镜面反射出周围的环境,加上本身的自然形态,与自然成为一体。 展望的雕塑创作反映了他对力学、结构及材质透切的了解。《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闪亮光滑的表层令人联想到昆斯《庆祝》系列那浮夸的魅力,但却或许较为接近于芝加哥千禧公园欣赏安尼诗.卡普尔《云门》所得到的感受。《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把文人石的灵性与不锈钢结合一起,透过雕塑的光滑表面,带来一种精神的象征,并融合对安稳、繁荣及财富的联想涵义,而它所蕴含的大自然元素亦与当代雕塑艺术家吉诺.迈尔斯(图2)的作品有雷同之处。展望的作品并不是对中国文化作出讽刺与嘲弄,而是透过重新运用现代的物料,维护主要的中国美学价值。 展望的《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是表达对中国急速发展的一个比喻。在北京,传统旧物瞬间被新事物所取缔,不过展望却认为传统与现代能够和平共存。他的雕塑系列表达了传统和大自然迅速消失的状况,他以现代的物料重新塑造传统的艺术,令《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锈钢持久耐用的特质正好切合现代的处理手法及爱好,其实用性及可靠性与社会上变化多端的状况形成对比。因此,《假山石第一百零七号》的选材具有象征性,反映了人类对永垂不朽及的集体欲望。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