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赵无极
25.05.62
油彩 画布
1962年作
款识:无极ZAO (右下);Zao Wou-Ki 25.5.62 200 x 162 (画背)
来源
美国 纽约 库滋画廊 美国 私人收藏 苏富比纽约 1990年11月7号 编号154A 佳士得台北 2001年10月14日 编号 36 佳士得香港 2008年五月24日 编号202 现藏者直接购自上述拍卖
出版
1978年《赵无极》尚.雷玛利着 佛朗索瓦.马克 文献研究 巴塞隆纳 西班牙 (图版,第307图,无页数) 1986年《赵无极》尚.雷玛利着 佛朗索瓦.马克 文献研究 巴塞隆纳 西班牙 (图版,第339图,无页数)
展览
1962年 库滋画廊 纽约 美国 1969年 「赵无极回顾展」 当代美术馆 蒙特利尔 魁北克 1969年 「赵无极回顾展」 魁北克美术馆 魁北克 加拿大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李铸晋和托马斯‧劳顿在1967年《艺术杂志》之《中国新风景画》一文中提到「代表人物赵无极、曾佑和与张大千的共通处是…传统风格的局限使他们已不能充分表达情感与展望,而需另寻途径来呈现自身经历,并通过试验新的技法、媒介、时间空间概念及符号,从而融汇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然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时刻通过竭力永存文人画最深刻的表达方式,将过往的梦与当下的期许综合起来。」 以书入画 结合墨法虚实 《25.05.62》(Lot 61) 创作于1962年,此时赵无极已到法国近20个春秋,1956年美国之行后他深度探索将中国传统美学哲思和创作方式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糅合。此件作品中心构图隐约可见其1957年作品《北风》的影子,结合传统书法与苏拉吉和克莱因的宽笔,笔法时缓时疾,用色干湿浓枯,并恰到好处营造飞白效果,刻画出凛冽大风中颤抖的枝干,让人同时读出庞德诗歌「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及王维「有风无雨,树头低压」的意境。与此同时,赵用墨分五色的原则来驾驭黑色油彩,其笔法又深得石涛精髓,「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溷沌里放出光明。」赵无极对画面的虚实平衡十分在意,此幅从中部爆发出波澜壮阔的汹涌笔势,而周遭尤其画面前后方则尘埃落定平澹如水,达到视觉上的绝妙结合。对于这种动与静,满与空的画面处理方式,赵甚至用音乐的思维来类比移情艺术创作,「休止符和声响有着同样的震撼力量」。 意在笔先 步跨古今东西 赵无极在画大幅抒情抽象山水时,很少打草稿,而是在空白画布前矗立许久,用心灵和思想去刺激驱动意象的萌发,从而使创作过程变成一种不间歇的即兴发挥。 看似随性实则胸有丘壑,正是王维在《山水论》起始所陈「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在这张高达两米画作中,赵直式构图,以不同色阶的褐色为背景统合视觉的整体感,远景大胆平铺及稀疏纵笔,中景奇峰峭壁抑或峥嵘虬枝,前景几道看似随意却煞费苦心的干笔,采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布局,创作出磅礴雄壮的山水。虽为抽象主义,却足以步跨千古与郭熙、倪瓒等大师对话,心有灵犀,一脉相承。从另一方面看,赵无极在对空间明暗光影的把握及对自然界风雨云气等现象的瞬息捕捉上,与透纳异曲同工。《25.5.62》堪称赵无极将西方抽象主义与中国传统书法及绘画完美结合的经典代表佳作。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