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1948年春,当谢景兰同当时的先生赵无极前往巴黎定居时,自身已是一位风格语汇相当成熟的艺术家。她出生于中国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浸淫于文人风雅中,并先后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修读女高音。带着对古典乐作曲及现代舞蹈的兴趣与热忱,她决定前往巴黎进修。但一直到1957年,谢景兰才给自己取了Lalan的名称,且开始转向艺术创作,并在几年后往回看这段过去,说到:「我发现如果人生中没有绘画,我会活不下去的。」(Tang, Ling-yi 与 Pierre Colombel,《水的构成:如兰的谢景兰,Hsing Tai出版,台中 )1961年完成的早期作品《无题》,就是在这个氛围下诞生,从画面中观者可看见谢景兰对艺术的执着及渐趋成熟的艺术眼光。作为一名舞蹈家,她懂得如何运用身躯及四肢的诠释且表达心中思绪。她追随国际现代舞坛的领导者马莎.葛兰姆的脚步与信念,在跳舞时藉由身体的律动表达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无题》不仅展现出谢景兰那深根柢固的中国书法造诣,从中更可见她善用此抽象语言建构出的多种微妙平衡。图中那些许生动、如文字般的形状,其构成的白色笔触却同时将涵义掏空,并使之与画面产生共鸣。谢景兰在恬静的蓝色基底上,再缜密地盖上由浅灰与白融合成之色层,进而创造出一个富有诗性的漩涡,将观者卷进另一个视觉世界。精细构图中那道戏剧性十足的光,如一道春雷过后的阴雨天空,暗示着重生。艺术家将自身所受的表演艺术训练,运用在《无题》背后的创作行为中,并如传统中国画家般将画布平摊在地上,用站立姿态作画。这幅画作恰如谢景兰所编的一出舞蹈,观者可以在她流畅的姿态动作与如疾风般的涡流中,翩然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