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别温驯地步入美好的夜,龙钟之年在日落时光也要燃烧并痛斥;要咆哮、对着光明的消泯咆哮。纵然智者在大限时知悉黑暗合乎伦常,因他们的言语再也无法激发雷电,他们拒绝温驯地步入美好的夜。」- 迪伦.汤玛士朱德群于1955 年从台湾辗转至法国,1956 年开始创作抽象绘画,并于两年后顺利获得巴黎知名画廊勒尚特之主管巴聂的赏识,签下一只长达六年的合约。生活无虞了,让他能放宽心胸、毫无顾忌地在抽象领域探索,不用因脉络纷纭之欧洲现代主义急遽发展而有所踌躇。此一际遇鼓舞着朱德群,在六十年代初以锐利霸气的黑色与笔锋统驭构图( 图1)。到了六十年代中,改用颜色密图、围绕画面脊干,能量转为被包围、欲破茧而出的动能( 图2);行至六十年代末,朱德群对油彩的调配更熟稔,两者间的交融更有层次,用笔更为精密且充满活力,多了几分优雅柔和( 图3)。《构图第79 号》(Lot 24) 完成于1961 年, 静谧神秘的海蓝衬托着黑,由上方铺天盖地而下、覆盖二分之一的画面,下方相互交织的细笔两端如爪般锋利,画面垄罩着尖锐甚至带点狂妄的气势,是朱德群作品中少见的表述方式。令观者震慑并甘愿臣服于下的氛围,来自其以纯粹绘画语汇阐释中国传统美感,替随后大功大器的艺术生涯打下稳固根基。
直笔与直立式构图
在传统西方构图理论的影响下,艺术家都企图令观者忘掉画面的边缘,避免观者的视线被锢在角落,画家都设法把观者的视点留在一个循环中。《构图第79 号》依循朱德群一贯的严谨构图,利用与直立画面平行的漆黑笔触为中轴,墨色大笔雄踞画面上半部,过渡成下方细笔的同时形成一个黑色的回路,成功引导观者视线绕行,流转不息中产生的铿锵有力之韵律。同样为直立式构图,横刷与直笔产生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奥瀛 No. 63》首以横刷分割画面后再以粗直线做延伸,让视点得以在背景空间中自由移动( 图4);《构图第79 号》则是透过此循环,将观者视线禁锢在画面中央的两个主要放光处。
雕塑的立体质感
平面绘画的层次性来自直接的色影变化。《构图第79 号》中看似庞然的直立黑色粗笔并置,朱德群在笔触与笔触间穿插细微的淡色,并用与黑色极为接近的墨蓝调和整个色面,避免太过沉重的视觉质感( 图5)。画面中央的黑色方块精巧地布于画面中段,紧依着白、粉蓝、天蓝,在这里经由浅色系的释放、转折与蜕变,光晕便走了出来。虚为淡色、也是负空间,实为黑色、及是正空间,两两相生,产生如雕塑般完美的立体感。
绘画之书写性
朱德群在杭州美院时曾向潘天寿与李苦禅两位水墨大师学画,之后才转向油画创作,这时期的训练奠定了其扎实的传统美学及水墨技法。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刚开始探索抽象画时,曾自言深受史塔尔的影响,特别喜爱以黑色入画。《构图第79 号》中的蓝底黑笔触乍看之下与史塔尔相当类似,但只要仔细洞察,观者可以发现朱德群的黑色笔触源自传统水墨之底蕴,不仅相对灵活,对画笔轻重力道的掌握更在大开大阖中见层次,比史塔尔用厚重油彩及画刀两相砌成的密实色块更具流动性( 图6)。随着将自身抽象形式推向成熟之境,朱德群在西方语汇中树立的中国笔墨美感,成为其最具代表性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