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朱德群的出生地安徽省萧县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 鲜少能见到白雪皑皑之景。1955 年离开台湾移居法国后过了近十年,朱德群直到1965 年前往法国东部参加艺术节,顺道游历阿尔卑斯山白朗峰,才目睹真正的银装世界,自此白雪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相当重要的题材。
白色、雪与光
在1965 年之前朱德群鲜少大量使用白色,画面多以大地色、蓝色、艳橘与鲜红配上黑色笔触为主。初登欧洲屋脊后,他对连绵山脉上雪气相参的景色印象深刻,开始思索如何将白色融入画面中。色彩学中白没有色彩,但有明度变化。一个颜色所含的黑白多寡决定其明暗,调和了白色之颜色称为淡色。朱德群对白色的应用从淡色大笔处覆盖每一寸画布,产生一种静谧温和的粉彩质感( 图1);逐渐演变至用参入白色、混合不均的渐层笔触构成背景,配上细碎、带有方向的线性笔触,明暗对比中,光的流动俨然而生( 图2)。光是朱德群七十年代钻研的重点,光源、线条中流露出的光线皆与白色环环相扣。这时期出现频率较高的奶油白,替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雪景系列埋下伏笔( 图3)。
朱德群雪景的演变
朱德群于1985 年至日内瓦举办画展,途中目睹阿尔卑斯山大雪,感动之余将沉淀二十载的胸中雪景化为艺术语言,原先在「面」上作辅助的白,进化成「点」与「线」,开启一个杰出的创作颠峰。其夫人董景昭女士曾提及,尔后每逢降雪,他仍有些激情、欲罢不能,1985 年的《冬季苏醒》(Lot 26) 即是这份激情的滥觞。上方的纵向与下方的横向薄油彩,围绕密涂的色块,藉由如墨在宣纸上晕染的效果,产生光的转折。一暗一亮、一紧一松中,豁畅流转的白色线条如吹袭的风,急速穿梭于雪片间,此景如萧瑟寒林中的带雪枯枝,又似冬季的最后一场鹅毛雪花,激起层层迷蒙。这些穿插于画面中上方的无数白色泼点,串联成一独特的「点景」,吴冠中成熟期的水墨作品也有类似的视觉表现( 图4),两者一黑一白的点线诠释,谱出了中国二十世纪抽象画的新页。朱德群雪景系列的演变,从《冬季苏醒》中柳絮因风、覆盖面积较小的含蓄区块,到1986至87 年初以飘零「苔点」填满画面、节奏性强的瑞雪纷飞( 图5),再进化成《白色森林之二》中,「苔点」与「狂草」笔锋集散交织的网状构图,似瀑布的银白大雪倾泻而下,在磅礡之势中攀上此系列的顶峰( 图6)。此种外放的急骤力道到了九十年代初已见缓和,在最后几张带有雪色意象的作品中,泼点已不再泼辣,与背景块面逐渐融为一体,颇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体积稍大的深色色点与尖细笔触,预兆了朱德群晚期以缤纷色彩及大笔为主干的风格(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