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G SANG-HWA(Korean, B. 1932)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无题

郑相和

细节
郑相和
无题
压克力 画布
1985年作
款识: 1985 无题 85-12-A 郑相和 (画背)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荣誉呈献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纸材不仅必须有生命力,更必须是波澜起伏的。空气中的湿度深深影响着油画作品,如其呼吸、心跳与脉动,画面因而随之起伏。我作品的目的并非在呈现最终结果,而是记录下创作的历程。」- 郑相和 郑相和于七十年代初期辗转定居日本神户,并在这段期间开创了独特的「剥离」及「回填」手法。他以无数条水平、斜角、垂直的线条组合成一块块的方格,为平凡的画布表面刻划出凹凸有序的立体感。他先用高岭土、水和胶混合而成的涂料平均涂满整块画布,然后静置一段时间风干。等这一层厚厚的涂料完全干燥之后,将画布从木框上拆下,在画布背面画上一格格水平和垂直线交错而成的方格,然后按照线条的纹理将画布对折又对折,再挖掉特定方格中的颜料,最后再以压克力颜料一层层回填被挖空的方格。郑相和不断重复「剥离」又「回填」,一直到「删减」与「增加」两种状态达到完美的平衡点为止。郑相和的单色绘画透过近乎仪式般的重复动作,创造出无止无尽的时间与存在。这独特的繁复技法也反映出艺术家的高度控制与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创作过程中费时又费力的重复动作。创作过程中的不停歇的重复性,让郑相和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他的画布不只是个容纳重复几何图形的空间,而是吸引观者陷入深沉的冥想。郑相和那充满魔幻张力的作品,诚如韩国艺评家Chae Ok-Yang 所形容之:「一个颜色根据艺术家在凹凸纸张上的用量多寡,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质感变化。郑相和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丰富的明度与彩度变化,而非其单一色彩的平面空间。」欧洲知名策展人与艺评家Lorand Hegyi 曾对郑相和的作品有此评论:「观者若能仔细观察画布表面细腻的视觉纹理,发掘艺术家低调的加工手法,以及平面与立体交错而成的结构,就愈能够领会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冥想与情感面,也就是作品背后的诗意。」郑相和自己则说:「最后的完成品并非我创作的目标,而是我创作过程的展现。」郑相和的创作过程呼应了传统中国文人水墨画所强调创作乃心灵洗涤与自我鞭策的方式。因此,他独特的冥想式画作在在体现着水墨画的传统。他毕生目标就是为开发新形式的抽象画,以作为建构自我身份的媒介。郑相和相当重视「创作过程」的重要性,藉此将「过程」反客为主变成作品的核心价值,并透过充满冥想氛围的画面表述,精准捕捉亚洲文人画家重视净化性灵与身心纪律的传统。郑相和如浪子般,一生中有三十多年在日本与法国生活及创作,直到1992年才决定落叶归根、回到韩国永久定居,他毕生目标就是为开发新形式的抽象画, 以作为建构自我身份的媒介。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