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朱德群自八十年代以来,即不断开创崭新的空间呈现方式。1991年春天的威尼斯之行后,丁托列托、提香等威尼斯画派画家重视色彩胜过线条的理念,促使朱德群重新思考画面的颜色结构与安排。因而从九十年代后,画面虽仍以一统整的主色调为基底,由线条过渡成的片状色块,在面积变化的同时,色彩也开始转为明亮绚丽,朱德群甚至屡次尝试彩虹色系,比起早、中期作品多了些许如梦似幻( 图1)。进入千禧年后,缤纷颜色依旧,笔锋更为宽阔、笔触愈加快速且色彩稀薄,不时可见滴流的油彩质感( 图2)。完成于2005 年的《温馨的回忆》(Lot 59),不仅拥有这时期的代表特色,更散发一种圆融内敛的气息及苍茫岁暮天的心绪。
天地氤氲 万物化淳
朱德群以深棕与粉蓝主导画面,同时刻意调半透明的质感,因次画面上方的靛蓝、粉蓝、湖水绿大笔产生了一种贴近水墨在宣纸上晕染的效果,又彷如光线折射时色散所产生的视觉律动。在放光处的薄透油彩与深色色块之交界处,充满戏剧感的力量向外并发,与宁静缱绻的色调情绪产生极大反差,在一实一虚、一动一静间,画面氛围更显轻快。十八世纪末以英国为根据地的美国艺术家惠斯勒,为西方风景画具象过渡至抽象的先锋,他作于1875 年的《黑与金色的夜曲――坠落的火箭》中也以对比元素引领视觉律动的大方向,在浑厚的深色基底中出现明显的放光处,线条与色点中又透露出光线,两者皆藉由模糊的空间界定与带有方向性的线条与色块,创造出一个同时适合感知与观看的视觉飨宴(图3)。以随性的阔笔交织画布也是朱德群画作的一大特色。在《温馨的回忆》130 x 195 公分的大尺寸画布上,左中与上方最大的一笔宽达20 公分,在快笔疾走的过程中,油彩松紧亦产生明暗变化,从极浅亮到最碳黑之间,层层交迭、相互交融,再缀以大小不一的韵律笔触,使整个画面充满氤氲流动、烟雾弥漫的美感。《易经》中「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所言,氤氲之气被认为是宇宙最原始的物质,产生于天地宇宙之运动,后再化生为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也是结束,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循环。
回忆流转
另一个无限循环的循环,莫非不停播放的记忆。由《温馨的回忆》完成时的2005年向前推10年,可谓朱德群艺术生涯的丰收期。他于1994年中举家回中国访问,并随同妻子在离乡背井57年后再次回到家乡安徽,前往坟前祭拜父母。1997年底,朱德群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成为学院创办250余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艺术家(图4)。二十一世纪前后则跟随着落叶归根的步伐,他先后于台北、上海、广东以及釜山等亚洲城市举办个展。同时两个儿子也已成家立业,得以含饴弄孙的朱德群事业、人生俨然进入豁然开朗的顺境(图5),绘画风格更加外放,并完整体现其气韵之深、涵养之厚、立足之稳。《温馨的回忆》背景中的粉蓝如过往云烟的往事,层迭其上的一道道起伏笔触则是愉快轻松的经验,配上深浅不一的蓝色调以记录大小佚事,底部的黑褐条状色块如一道桥梁向上延伸,连结着现在与过去。在灵动的笔墨美感与油画劲道的对照参看下,此件拍品像艺术家的储思盆,将朱德群一生的回顾浓缩其中,具深刻的纪念价值。而出自亚洲重要私人收藏的来源,更乐将此拍品拍卖收益捐赠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清寒奖助学金,在拓展高等教育之普及性的同时,也将朱德群的艺术影响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