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 YI (CHINA, B. 1963)
丁乙(中国, 1963年生)

十示 97-11

细节
丁乙
丁乙(中国, 1963年生)
十示 97-11
签名:丁乙1997(右下)
丙烯 格子布
135 x 200 cm. (53 1/8 x 78 1/2 in.)
1997年作
来源
中国 上海 香格纳画廊
现藏者购自上述画廊

拍品专文

画面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排列这些十字符号使其嬗变为类似绘画中的笔触。它由万变的当代日常现象组成,包涵着发展速度、密集的人流、交通现实、无数的高楼、霓虹闪烁的夜景和有关人的心态;欲望与理想、无聊与繁忙、虚夸与严谨、混乱与次序、喧哗与理性、个性与共性。”
— 丁乙

一横一勾一乙,丁乙的名字如他的作品一般抽象而神秘。在80年代,无论是西方现代主义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都让丁乙觉得繁琐驳杂。他选择回到起点,让艺术变得理性而纯粹。1988年,丁乙开始了《十示》系列的创作,为避免标题的隐喻,他将作品系列与年份命名。抛开先入为主的具象描述,丁乙匠心独具的运用“十”与“X”的笔触符号,绘制高度规律性的垂直交叉线条,并探索非传统性媒介,其无限可能的组合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抽象画面。

近三十年来,丁乙不断地创新扩大艺术语言, 在《十示》初期呈现冷峻严谨的精确, 以尺子与胶带的给予绝对的理性,让作品脱离绘画技巧,而91 年起走入口语化的徒手阶段,艺术家脱离了辅助工具,寻找精确中的自由,线条笔触得以释放。两年后,丁乙开始尝试丰富多样的材料,如粉笔、木炭等,介入随机取色展现色彩的原样 。此次《十示1997》则来自丁乙现成品阶段的作品,进一步实践非传统媒介,紧密互动当下社会。

在《十示1997》中,丁乙运用大量的绿色与黄色,加入霓虹般亮丽的荧光颜料绘于红绿相间的苏格兰格子布上,仿佛一个巨大的彩格棋盘。格子布在19世纪曾是苏格兰各家族的身份象征,后逐渐遗失其文化含义,演变为高速工业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大批量复制品。1997年,丁乙首次尝试在苏格兰格子布的纹路基础上创作,个性化了自动化流水线上的出产物,他将阡陌交错的十字进行延伸,分解,重组,缩放,层层叠加,相互交织,遵循建筑中的平衡逻辑与缜密运作。与之相呼应的是硬边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ez I》中冷静而理性的力量,而不同于斯特拉的平面表现性,丁乙展现出对于空间概念的理解,三维画面中透出丰富的内涵肌理,给予进一步的纵深感与视觉活力。

丁乙从小生活在上海,见证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纵横交叉的街道,那些严谨而简洁的线条与块状结构留给了丁乙深刻的印象。作品如同楼宇般融入当下环境,亦遵循建筑中的平衡逻辑与缜密运作。丁乙把工作室从上海郊区搬到了苏州河沿岸的市区,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不断地产生新的信息,刺激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考,渐渐地开始运用荧光色绘谱那些竞相争艳的光线,强调画面的色彩明亮度,恍若丹·弗拉文的灯光装置作品中简单直接的视觉表达,用交错往复的光与线映写车水马龙与万家灯火,同时折射着都市物质化的繁荣,纯粹地反映城市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一个时期的浓缩特征。

丁乙的作品如同计算机循环编程,不断地开始下一次迭代,直至破解神秘代码从而中断整个循环体。 不同于早年具备高度理性风格, 作品从内心世界的呈现到与多元化社会的融合互动,记录着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喧嚣与刺激,一如丁乙所述:“这些发展和变化在我的作品中可能看上去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改变,而事实上,它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迁。我的思路和想法来源于我从整个世界中捕捉到的信息。”而始终不变的则是丁乙抽象的十字元素,纯粹的视觉语言下回归绘画本质的初心。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