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颜色和颜色的分布是一种纯粹绘画空间,是秩序与混乱、激情与冷漠、平庸与机灵的较量。艺术家要有情绪上的积累,还要会把握瞬间,保持现有的和谐,引发逐渐显露出来的对抗。”——苏笑柏
苏笑柏早年在武汉工艺美术学校和央美接受传统绘画教育,1987 年移居德国,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西方前卫艺术的冲击带给他全新的灵感和观念的转变。2003 年时,苏笑柏回到中国,因一次在福建参加文化交流项目的机会偶然接触到了在当地发展非常成熟的大漆,大漆泛称中国漆,是一种从天然树脂中提取的涂料,作为中国传统漆绘特有的媒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苏笑柏被大漆独有的细腻和蕴籍吸引,随即展开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他渐渐发现,大漆有着其他媒材没有的流动性和平整性,运用在绘画中时,这种细腻平滑与麻的粗粝形成了有趣的对抗,作品表面呈现出大小不一的色彩颗粒以及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是油彩未能给予的。与此同时,大漆具有非同寻常的光洁色域,苏笑柏经过新的制作工艺,将这种光泽控制在一种微亮的范围内。单一的色块经过他层层的渲染变得越来越复杂醇厚,而大漆的浓稠与古朴,让他的抽象作品在看似新潮前卫的同时又包含了东方的内敛以及厚重的历史感。
《三色——殷白》作于2013 年,此时苏笑柏已对大漆的使用得心应手,作品经过几十次层层复杂工序,他耐心打磨、抛光,以调整大漆的光泽度和色彩,站在作品前,慢慢形成的厚度带来的体积感模糊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边界,看着表面布满的错综裂纹,深浅不一的白泛着微光,苏笑柏曾称希望观者能在自然光中欣赏他的作品,或是在低亮度的灯光下去感受作品的多变性与神秘感,正如艺术家所说的:“白色,存在于时间尚未融入的空间,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掠过。”马列维奇的作品《至上主义构图:白上之白》同样选用了代表无限空间的白,列维奇认为乌托邦世界中的纯净只能由非写实的艺术达成,《三色——殷白》亦去除了具象与内容,聚焦在色觉特征中,让观者能够用平和纯净的心态去观察画面中细微的色彩变化,感受光线折射在作品上时带来的神圣之感。
如果说深浅不一的刻痕是他一时兴起的灵感,那么一次次的调和与覆盖达到的和谐画面便是长期的耐心积累。每个色彩变化、每道印痕,甚至是画面上某个看似随机的巧合,都是艺术家创作时留下的“存在”的痕迹。这样简化的画面,却是由细致复杂的制作过程逐步形成。他说:“我不再依赖对自然的描绘,不拘泥于自然世界,只专注营造画面。”于是他将西方极简主义避免象征性以及情感表达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完成了从抽象表现主义企图表现可见的世界,到回归到关注最纯粹的艺术本体的进程。抽象艺术不再是被借用来捕捉和表现某种意境的手段,而是真正认识到一件艺术品本身存在之美。
苏笑柏早年在武汉工艺美术学校和央美接受传统绘画教育,1987 年移居德国,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西方前卫艺术的冲击带给他全新的灵感和观念的转变。2003 年时,苏笑柏回到中国,因一次在福建参加文化交流项目的机会偶然接触到了在当地发展非常成熟的大漆,大漆泛称中国漆,是一种从天然树脂中提取的涂料,作为中国传统漆绘特有的媒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苏笑柏被大漆独有的细腻和蕴籍吸引,随即展开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他渐渐发现,大漆有着其他媒材没有的流动性和平整性,运用在绘画中时,这种细腻平滑与麻的粗粝形成了有趣的对抗,作品表面呈现出大小不一的色彩颗粒以及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是油彩未能给予的。与此同时,大漆具有非同寻常的光洁色域,苏笑柏经过新的制作工艺,将这种光泽控制在一种微亮的范围内。单一的色块经过他层层的渲染变得越来越复杂醇厚,而大漆的浓稠与古朴,让他的抽象作品在看似新潮前卫的同时又包含了东方的内敛以及厚重的历史感。
《三色——殷白》作于2013 年,此时苏笑柏已对大漆的使用得心应手,作品经过几十次层层复杂工序,他耐心打磨、抛光,以调整大漆的光泽度和色彩,站在作品前,慢慢形成的厚度带来的体积感模糊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边界,看着表面布满的错综裂纹,深浅不一的白泛着微光,苏笑柏曾称希望观者能在自然光中欣赏他的作品,或是在低亮度的灯光下去感受作品的多变性与神秘感,正如艺术家所说的:“白色,存在于时间尚未融入的空间,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掠过。”马列维奇的作品《至上主义构图:白上之白》同样选用了代表无限空间的白,列维奇认为乌托邦世界中的纯净只能由非写实的艺术达成,《三色——殷白》亦去除了具象与内容,聚焦在色觉特征中,让观者能够用平和纯净的心态去观察画面中细微的色彩变化,感受光线折射在作品上时带来的神圣之感。
如果说深浅不一的刻痕是他一时兴起的灵感,那么一次次的调和与覆盖达到的和谐画面便是长期的耐心积累。每个色彩变化、每道印痕,甚至是画面上某个看似随机的巧合,都是艺术家创作时留下的“存在”的痕迹。这样简化的画面,却是由细致复杂的制作过程逐步形成。他说:“我不再依赖对自然的描绘,不拘泥于自然世界,只专注营造画面。”于是他将西方极简主义避免象征性以及情感表达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完成了从抽象表现主义企图表现可见的世界,到回归到关注最纯粹的艺术本体的进程。抽象艺术不再是被借用来捕捉和表现某种意境的手段,而是真正认识到一件艺术品本身存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