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LIN (LIN SHOW-YU) (BRITISH, 1933-2011)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 显示更多 英国私人收藏
林寿宇 (英国,1933 -2011)

8.8.64 (绘画浮雕)

细节
林寿宇 (英国,1933 -2011)
8.8.64 (绘画浮雕)
签名、题识及日期:RICHARD LIN PAINTING RELIEF 8-8-64 (画布框上)
油彩 塑料 铝 画布
101.6 × 152.4 cm. (40 × 60 in.)
1964年8月8日作
来源
伦敦马博罗画廊
英国私人收藏
展览
London, Marlborough Fine Art, The Marlborough Exhibition: Summer 1965, Summer 1965, no. 28.
注意事项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ctioned, such property will remain under “bond” with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being deferred unless and until the property is brought into free circulation in the PRC. Prospective buyers are reminded that after paying for such lots in full and cleared funds, if they wish to import the lots into the PRC, they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nd will have to pay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The rate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and tax are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relevant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force at the time of import.
拍场告示
Please note that Lot 219 was exhibited in the following exhibition:
London, Marlborough Fine Art, The Marlborough Exhibition: Summer 1965, Summer 1965, no. 28.
拍品编号219附以下展览记录:
1965年夏 伦敦马博罗画廊「The Marlborough Exhibition: Summer 1965」展览;编号28

拍品专文

林寿宇的《8.8.64(绘画浮雕)》,堪称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巅峰之作,完美演绎了他对于构成与极简主义的探索与理解。整个画面仅用白色铺陈,中心偏左有一处黑色矩形浮雕元素,林寿宇通过此构图成功地营造了静谧却不失本真的视觉效果。黑与白的并置,不仅构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彰显了六十年代新兴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维克托·瓦萨雷里和布里奇特.莱利等艺术家践行的欧普艺术,莱利在1963年创作的《转移》就极具代表性。林寿宇通过利用浮雕元素以及对线条形状的精确把握,将绘画、雕塑和建筑最大限度地融合到了一起,把观众的关注点转移到作品的质感上。一些与他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喜欢将重心放在创作的实际过程中,以“作品的本体”代替“单纯的画面”来传达情感,如维克多·帕斯莫尔、艾格尼丝·马丁、安东尼·希尔和肯尼斯·马丁。1951年的“英国嘉年华”展览后,一股新极简主义的潮流——构成抽象美学日渐兴起,有些艺术家称之为“英国构成主义”或“极简主义”,而以肯尼斯·马丁为首的艺术家用“结构主义”来概括这一潮流,这个术语来源于美国浮雕艺术家和理论家查尔斯·毕德曼,主要用来把毕德曼的艺术风格与“俄国构成主义”区分开来。虽然这些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美学主张和艺术追求,但他们都相当重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力求推陈出新。对于这种新兴的抽象风格,维克多·帕斯莫尔说道:

“抽象艺术作品在形态上自由多变,不受束缚,同时也客观存在,可触可感。其要完满实现美学意义,应允许多种维度的艺术表达。加之,人类的感知是三维的,因此视觉艺术作品也可以用立体的物质形态呈现。如果抽象艺术家仅仅将自己局限于平面媒介,他将难以获得完满的艺术表达。”(引自洁希亚.赖卡特著《维克多.帕斯莫尔》,伦敦,1962年)

林寿宇生于台湾,先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米尔菲尔德中学求学,后于五十年代前往摄政街理工学院(现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建筑。这段求学经历影响了他后期的创作,尤其是对塑料和金属的使用。他于1959年在金贝尔·斐斯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并自六七十年代起在欧洲参加一些极度前卫的艺术展览,如1964年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第三届卡塞尔文献展》,该次展览被视为欧洲极简主义艺术的转折点。他的艺术不仅借鉴了美国极简主义风格与唐纳德·贾德等艺术家的作品,还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东方底蕴与西方先锋艺术运动相互交融碰撞,成就了他这样一位风格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家。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