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李真
李真 (中国,1963年生)
浮光
铜雕 雕塑
48 × 23 × 52 cm. (18 7/8 × 9 × 20 ½ in.)
版数:3/8
2009年作
签名:李真 Li Chen 3/8(作品背面)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2年《大气:李真台湾大型雕塑首展》 亚洲艺术中心 台北 台湾 (出版为另一尺寸版本,封面 & 第102-105页)
2014年《李真—既重又轻︰2013巴黎凡登廣場大型雕塑個展》 凡登广场 巴黎 (出版为另一尺寸版本,第68,98-99及113-114页)
展览
2012年 「大气:李真台湾大型雕塑首展」 自由广场及中正纪念堂 台北 台湾 (展出为另一尺寸)
2013年 「李真2013巴黎凡登广场大型雕塑个展」 巴黎 (展出为另一尺寸)

拍品专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 雷庵正受

李真的雕塑作品是材料与精神的高度统一。他在学生时期学习西方思潮,早年也曾专注传统佛像的塑造。数年研修雕刻的他既掌握着西方的雕塑语言,又折射出对东方哲学的深厚底蕴。作品《浮光》为李真“大气神游”系列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在“大气神游”系列作品中,李真精妙地强调了空间与反差,并引入了“按银”、“按金”的技法,空灵华美的同时极具幽默感,让观者感到物外之趣。

李真的作品常常以违反规则般的表现,与观众的视觉进行对撞。《浮光》中,细微之处的质感变化更是精妙绝伦。其造型比例使人物部分圆润敦厚,头大身小,呈现出孩童身形的比例。虽同为矿铜材质,光滑如大理石的纯黑造像与粼粼的金银湖面创造出形式与颜色上的对比。李真曾说:“通常我们看到黑色的物质,总是沉重的。但当你打坐或闭上眼睛的时候,黑色却是最轻的。”黑色的沉重感与孩童轻盈的悬浮姿态形成静与动、重与轻的反差,与金银的温润一同,使得抽象的虚无有了实质的承载。《浮光》不仅达到了西方标准上的“生动”——即一种类似于对立式平衡(contrapposto)中肩膀和手臂偏离中轴、一条腿支撑身体重量的站姿,更符合了东方文化审美中要求气满、顺畅的“生动”。

李真雕刻出吐纳太极,充盈天地,却与世间情感相接近的雕塑语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首诗词诞生出作品《浮光》,孩童点水的轻盈姿态,水波盈盈闪烁着金光,映射出欲语还休的美丽意境。李真“足踏秋水,影如月,遨游千江,见浮光”“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李真的《浮光》正如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沉睡的缪斯》一般,以简练、柔和的线条描绘出毫无戒备的天真感( 图一)。在有形无形,实质虚质之间,李真越过尘世的浮光,在接近事物本身的时候获得简洁。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