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作为引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怪才,萨尔瓦多·达利创造了无数令人过目难忘、如梦如幻的作品,在二十世纪的艺坛上名声大噪。达利是一位想象力极其丰富,又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艺术家,他使用复杂的符号和魔幻的场景构造出一系列独特而神秘的世界,令人惊叹。达利的三维作品更像是“ 变形的物体”,而非传统的立体雕塑。他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去挖掘物体的特点,而不受美学和造型的束缚,因此当观众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寻常物件时,会同时被他另类的描绘手法所震惊。
铸于1984 年的铜雕《超现实主义钢琴》是达利突破传统,塑造自我风格的最佳诠释。他将传统钢琴的木质脚架,变成了女舞者匀称优美的腿部,它不仅仅可奏乐,更可起舞。在达利的很多作品中都运用了相同手法——将人体和家具合二为一,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1938 年作的《梅维斯红唇沙发》,不计其数的表现躯干和头部被抽屉穿透的手稿与雕塑,最终在1964年汇聚成他的经典雕塑《带抽屉的米洛维纳斯》。1939 年,达利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维纳斯之梦》,引起轩然大波,这件作品也运用了女性身体与乐器结合的手法——一位身材姣好的女舞者扮演成女妖“ 塞壬”,身上绘满了黑白琴键,横躺在一架钢琴上。虽然达利在后来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人体结合其他乐器的元素,比如《音乐- 红色交响团- 七种艺术》中的人体大提琴造型,但唯有钢琴才是达利的神秘世界中最经久不衰的元素。
《超现实主义钢琴》里半人半琴的造型,赋予观众动静皆宜的感受,好像它随时都能摆动琴腿,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围绕在琴身与腿部的皱褶裙摆更是增加了几分动感,不经意间露出的内衣边缘,让人联想到康康舞或滑稽表演的欢快节拍。这些细节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轻快的氛围,仿佛置身流行音乐厅,可以随着琴声踏起欢快的舞步。尽管达利从小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但他在马德里学习的时候接触了流行音乐,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时髦乐曲和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探戈、狐步舞、康康舞和查尔斯顿舞的活力曲风让少年的达利着迷,尽管这些舞曲与他从小接触的贝多芬或舒曼等古典音乐背道而驰。不过,站在钢琴上的人物还是代表了传统音乐。她形态优美,芭蕾般的肢体动作像是伴随着钢琴协奏曲或交响乐翩翩起舞,与之前提到的狂热时髦的舞风形成对比。
铸于1984 年的铜雕《超现实主义钢琴》是达利突破传统,塑造自我风格的最佳诠释。他将传统钢琴的木质脚架,变成了女舞者匀称优美的腿部,它不仅仅可奏乐,更可起舞。在达利的很多作品中都运用了相同手法——将人体和家具合二为一,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1938 年作的《梅维斯红唇沙发》,不计其数的表现躯干和头部被抽屉穿透的手稿与雕塑,最终在1964年汇聚成他的经典雕塑《带抽屉的米洛维纳斯》。1939 年,达利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维纳斯之梦》,引起轩然大波,这件作品也运用了女性身体与乐器结合的手法——一位身材姣好的女舞者扮演成女妖“ 塞壬”,身上绘满了黑白琴键,横躺在一架钢琴上。虽然达利在后来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人体结合其他乐器的元素,比如《音乐- 红色交响团- 七种艺术》中的人体大提琴造型,但唯有钢琴才是达利的神秘世界中最经久不衰的元素。
《超现实主义钢琴》里半人半琴的造型,赋予观众动静皆宜的感受,好像它随时都能摆动琴腿,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围绕在琴身与腿部的皱褶裙摆更是增加了几分动感,不经意间露出的内衣边缘,让人联想到康康舞或滑稽表演的欢快节拍。这些细节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轻快的氛围,仿佛置身流行音乐厅,可以随着琴声踏起欢快的舞步。尽管达利从小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但他在马德里学习的时候接触了流行音乐,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时髦乐曲和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探戈、狐步舞、康康舞和查尔斯顿舞的活力曲风让少年的达利着迷,尽管这些舞曲与他从小接触的贝多芬或舒曼等古典音乐背道而驰。不过,站在钢琴上的人物还是代表了传统音乐。她形态优美,芭蕾般的肢体动作像是伴随着钢琴协奏曲或交响乐翩翩起舞,与之前提到的狂热时髦的舞风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