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ZHANG DAQIAN (1899-1983)
1 更多
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編號 1147)
張大千

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

细节
張大千
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五年作
99 x 47.5 cm. (39 x 18 ¾ in.)
題識:
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
乙酉(1945年)六月,蜀郡張大千爰。
鈐印:張季、大千
出版
《張大千在加州》目錄,三藩巿州立大學,1999年,圖版4,第52-53頁。
《張大千:得心應手》目錄,三藩巿亞洲藝術館,2020年,圖版3,第30-31頁。
展览
三藩巿州立大學藝術館,“張大千在加州”,1999年9月24日至11月20日。
三藩巿亞洲藝術館,“張大千:得心應手”,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4月26日。
更多详情
此作原藏家為王安福(1913-2005)、劉歡曾(1908-1989),民國時期傑出政治家、外交家王正廷博士(1882-1961)之女兒及女婿。王正廷,浙江寧波人,負笈日本及美國,茂年屢居政府要職。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時,王正廷、顧維鈞等作為中國代表出席。王正廷公職生涯數十載成就良多,二十、三十年代曾任外交總長、財政總長等職。1936至1938年間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時,長女安慶時常陪伴左右,安福與妹妹安秀亦陪同出席白宮晚宴等外交場合。
返國後,王正廷活躍於成都、重慶、上海之間。大千先生自敦煌之行歸蜀後,寓居青城山,四十年代中期在成都、重慶等地舉辦臨摹敦煌壁畫展覽。安福與歡曾原為燕京大學同窗,雅好藝術。歡曾父親劉樹屏(1857-1917)亦是清末進士,提倡教育改革辦學。二人應是在此時與張大千結緣。1944年夏,大千於成都寂笑齋作一幀柳下仕女,題“歡曾仁兄、安福夫人儷賞”。本幅作於翌年乙酉(1945)六月,據推測,應由歡曾、安福在畫作完成不久後購藏。1949年,王正廷定居香港,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繼續將精力投入社會公益事業及運動外交事業。安福、歡曾旋即跟隨到香港照顧,並協助王正廷撰寫回憶錄,對其生平知悉不少。移居美國後,歡曾、安福與及其兄妹將回憶錄原稿等史料捐贈予王正廷母校耶魯大學,難得可貴。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平原細草碧於天,龍種烏騅控不前。”
–溥儒

“大千於畫,十三科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畫馬不多,亦無不得其神駿,世無抗手。”
–王壯為

張大千以馬為主題之作品為數不多,大部分創作於1943年末自敦煌之行歸來至五十年代初之間。敦煌殫精竭慮臨摹壁畫的經歷,使正值盛年的大千能突破原有畫風的限制,上溯唐代、北朝的高古氣息。馭馬、相馬的題材,正為大千探索色彩運用、造型表達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作於1945年夏,彼時大千寓居成都。畫中草原上烏騮神態從容,俯身欲有飲水之意,又似揚首直視觀者,極為生動傳神。大千曾言:“畫馬當以唐人為最,蓋於物理、物情、物態三者有得,是以為妙。”題跋中提到的宋人劉永年《烏騮圖》原作,至今或已佚失。此幀中馬健美的輪廓,由細緻的線條勾勒帶出,而黑亮的毛髮則由濃墨反覆渲染而成,充分再現了韓幹、李公麟、趙孟頫等大家神韻。大千行走西域時常以馬代步,畫中精準的造型也是他對馬的動態觀察細緻入微的成果。
《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作於大千盛年工筆創作的高峰期,傳統畫風發揮得淋漓盡致之餘,更體現了他化古為新,獨闢蹊徑的追求。臨摹敦煌壁畫,對大千畫事影響最深遠其一,即是古人對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的運用。畫面精麗的底色由石綠層層堆疊渲染而成,前景用紅葉點睛,佐以石青點綴,將草原背景作簡單化,從而突顯裝飾性。背景處地面裂縫的處理,使構圖更賦有韻律感。縱觀大千寫馬作品,另有二幅現知與此作同本:同年秋月作《烏騮圖》,現存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及1946年初作的《唐人控馬圖》。據此推測, 本幅應為已知相似題材中最早。1961年高嶺梅編輯出版之《張大千畫》中,亦有畫馬神態一例,同《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中神駿的姿勢如出一轍。

更多来自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