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丝·吉洛:激勇人生

弗朗索瓦丝·吉洛于近日辞世,享年101岁。佳士得香港曾于2021年举办吉洛个人作品展,庆祝其百岁生辰。请随我们一同回顾艺术家的世纪华彩人生

页顶图片:

弗朗索瓦丝·吉洛于1949年在法国瓦洛里斯,手拿一株红色剑兰。照片:Gjon Mili /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 Shutterstock

11月26日是法国知名艺术家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çoise Gilot )的百岁生日。她五岁时随父母一同前往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当年的一段童年对话,生动预示了她后来漫长而丰富的人生与艺术创作。

小弗朗索瓦丝被眼前淡绿色的草原和深绿色的森林美景所打动,于是问父亲他是否也看到了相同的景色——“换言之,(她的视角)是客观,还是主观?”

吉洛先生对这个“愚蠢”的问题嗤之以鼻,因为“每个人的视网膜都是一样的”。女儿却不甘示弱地回道:“是的,父亲,大家的视网膜都一样,但想象力可不同。”

弗朗索瓦丝·吉洛(1921年生),《白云》。油彩 炭笔 画布。100 x 81.5 公分(39 ⅜ x 32 英寸)。2014年作

弗朗索瓦丝·吉洛(1921年生),《白云》。油彩 炭笔 画布。100 x 81.5 公分(39 ⅜ x 32 英寸)。2014年作

对所有认识弗朗索瓦丝·吉洛的朋友而言,这个童年趣事绝对可信:她一直保持思想独立,拒绝迎合男权文化,更认为艺术灵感主要来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而非眼前看到的事物。

巴黎画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首都兴起,吉洛是当中的先锋艺术家之一。她于1970年移居美国,在当地度过自己的大部分艺术生涯。(她现时居住于曼克顿上西区一间公寓中,同时也作画室之用,她至今依然几乎每天都会创作。)

为庆祝弗朗索瓦丝·吉洛的百岁生辰,佳士得将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为艺术家举办个展,呈献逾三十幅来自其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11幅可供私人洽购。

弗朗索瓦丝·吉洛身处曼哈顿工作室内,2011年。照片:© Piotr Redlinski

弗朗索瓦丝·吉洛身处曼哈顿工作室内,2011年。照片:© Piotr Redlinski

弗朗索瓦丝·吉洛,巴黎,1943年。恩德雷·罗兹达摄

弗朗索瓦丝·吉洛,巴黎,1943年。恩德雷·罗兹达摄

艺术家曾经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有勇气者,和没有勇气者。若你是前者,那么生命中会充满颠簸,但也有趣得多。”

就算只是走马观花地一瞥吉洛的人生,也能看出她自始至终都充满勇气。她是家中独女,1921年出生在巴黎市郊塞纳河畔讷伊一个富有的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农学家,母亲则是陶瓷家。她每天清晨练习骑马,直至十岁前都在家中接受教育。用她自己的话讲,她去学校读书时,“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同龄孩子……要是规章制度对我而言没有意义,我就拒绝盲从。”

吉洛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并于1939年入读法学院。后来战火蔓延到巴黎,首都沦陷于德国铁骑之下,她决定改变人生方向,成为一位职业画家(直至当时,绘画仅仅是她的业余爱好)。

吉洛的父亲却因此大为光火,她受到毒打并被勒令离开家,但她坚持理想不为所动,加入了法籍匈牙利裔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恩德雷·罗兹达(Endre Rozsda)的工作室。

弗朗索瓦丝·吉洛(1921年生),《抽象 裸体》。油彩 画布。49.5 x 73 公分。1945年作

弗朗索瓦丝·吉洛(1921年生),《抽象 裸体》。油彩 画布。49.5 x 73 公分。1945年作

吉洛于1943年举办自己首个展览,同年她在一间餐厅结识了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当年她21岁,他61岁,巨大的年龄差距并未妨碍二人开启十年的亲密关系。吉洛曾经将这段经历写成回忆录《与毕加索的生活》(Life with Picasso)并于1964年出版。这本畅销书中详细回忆了两人共渡的时光,在此不多赘述。

一言以蔽之,她是他的模特儿、缪斯、管家、两个孩子(克劳德和帕洛玛)的母亲,身负各种不同角色。但随时间推移,吉洛对这种安排愈发不满,最后离开了毕加索,成为他人生中唯一一位主动告别的爱人。(“和毕加索在一起,意味着我必须把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吉洛曾经如是说。)

在吉洛与毕加索共同生活的十年中,他显然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譬如她开始尝试在画作中扭曲人体。但她的绘画手法比他更加诗意,减少了暴烈冲突感。(弗朗索瓦丝·吉洛的作品一向以诗意空灵的特质闻名。)

其实,对吉洛艺术创作影响最为深远的并非毕加索,而是他的挚友马蒂斯(Matisse),这一点从她画作中高饱和度的色彩中可见一斑。1946年,马蒂斯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毕加索携吉洛来到法国东南部的旺斯拜访这位伟大的法国艺术家,他马上对她表示出好感,并说自己很喜欢她那三角弧形般“弯弯的眉毛”。

吉洛在艺术生涯早期与两位现代艺术巨匠有如此私密的交往,实属幸运,但我们同时亦应注意到,她仍然开辟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道路。世界大战结束后,她与新现实主义(Réalités Nouvelles)的抽象艺术家如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y)及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ël)等人交往。但吉洛于1950年代末起重新开始在作品中加入具象元素。

她后来更熟练掌握版画技巧如石板印刷及凹版腐蚀法。1980年,她开始创作著名的“漂浮画作”系列,这是因为这些巨大的画布两面均有创作,上方仅靠一根木条固定,并不挂在墙上,而是悬于空中,看上去彷佛漂浮在空间中。

吉洛的近期作品秉承更为简约的风格,捕捉她对于大自然、时空乃至宇宙的全心热爱。

弗朗索瓦丝·吉洛,2010年。科拉斯·恩格尔摄

弗朗索瓦丝·吉洛,2010年。科拉斯·恩格尔摄

吉洛之女奥瑞莉亚·恩格尔(Aurelia Engel)谈到母亲“丰富多彩的人生”时曾表示:“同时拥有艺术、爱情和子女:对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女性而言十分少见,她们很难想象自己能拥有一切。传统令她们必须做出选择。但是我的母亲拒绝墨守成规。她勇敢追求生活中的一切,并投入无比火热的激情。”

而今年十一月,佳士得香港更将为弗朗索瓦丝·吉洛隆重举办艺术家首次个展。“到了这个年纪,我时常会感到人生很无聊。”她笑道。“但我从不觉得绘画无聊。”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