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韡的慑人力量

相较让他成名的政治主题作品,刘韡近期的抽象创作着重于探索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艺术家今年将首度参展威尼斯双年展,E Jane Dickson率先与他进行访谈

现居北京的艺术家刘韡强调没有”新作”这回事:”在作品完成的一刻,它就不再是新的了。”不论是在哲理阐释上,还是在他惊人的多多种艺术创作中,都很难简单地概括定义刘韡。作为中国文革后的艺术发展先锋代表,他比任何前卫派都更懂得抢占先机。

生于1972年的刘韡,在天安门事件发生时刚刚长大成人,从那时起他的作品就常对中国的急遽社会变化作出深刻尖锐的评论,时或带有讽刺意味。

刘韡,《风景》,2004年作。数位喷绘。306 x 612公分。© Liu Wei Studio

在他的1999年影像装置作品《难以抑制》中,赤裸人体在灯光下幻化成昆虫般的模样;《风景》(2004年)则以另类手法演绎中国传统卷轴画看似平静宁谧的山脉风景,实为精致的臀部照片组成;以人类排泄物为造型的巨型雕塑《消化不良二号》(2004年),上更有幼虫般的士兵,清楚表达艺术家对军国主义的鲜明见解;《爱它,咬它》(2005-2007年)则以狗咬胶制作一座城市残骸,藉此讽刺消费文化。


刘韡,《紫气一 第10号》,2007年作。油彩 画布。180 x 300公分(70⅞ x 118⅛吋)。2014年10月24日于佳士得上海售出,成交价1,830,000人民币

不论是他如此张扬的颠覆性姿态,抑或近期对都市化作出的反思之作品如《紫气一 10号》,看来都跟白立方画廊在2018年伦敦Frieze艺博会为刘韡举办的个人展览没有太大关系。展览中展出了艺术家两个相辅相成的油画系列《户外》和《静默》,以及名为《微观世界》的一组抽象雕塑。

作品带来的效果充满发人深省的意味,是一种近乎柏拉图式愿景的纯粹状态,与刘韡迄今那些政治意味明确的作品系列大相径庭。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组作品是对其早期意念的深入阐释。

刘韡,《天安门》,2009至2010年作。油彩 画布,三联作。全幅:250 x 540公分(98⅜ x 212⅝吋)。2015年11月28日于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6,640,000人民币

他指出:”所有艺术创作都是连续体,我一直都是在延续以往的主题,只是换了一种崭新形式来呈现。然而作为艺术家,我不能仅仅描述事物本态。这件作品是我独有的理解方式,并将现实与认知结合起来。

刘韡的最新作品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大部分于白立方画廊亮相的作品,在Frieze艺博会首日就已售出,成交价在90,000至450,000英镑之间)。在《户外》系列中,若说有些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山水画元素,艺术家都以更为接近原始自然的方式将之呈现;画中的铁红色、蓝黑色,及硫磺色中都拥有震撼力量。

《静默》系列灵感似乎来自”桃花源”的传统,一种源于大自然的启蒙。然而启蒙对刘韡来说似乎并非一蹴而就的状态,而是一种对于存在核心的洞察视野。同样地,《微观世界》雕塑那犹如分子结构或变形虫的形态,在镜面底座上映照出无限倒影,暗喻一切事物无穷无尽的”可知性”。

刘韡,《微观世界》,2018年作。铝板,尺寸可变。图片鸣谢:刘韡工作室及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摄影:© Jonathan Leijonhufvud

刘韡在进行创作时,深受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哲学思想影响,尤其是他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雕塑的离散抽象形态,不但试图展现出这种关系,同时亦表达了”静默事物之间的孤寂感”。艺术家解释:”树、天、人,三者都各自独立存在于世,而又在彼此之间拥有一种关系,然而这种关系难以被见到,又或具体表达出来。这些都只是思绪的风景而已。”

“我认为真相是,数码世代局限了艺术家,因为他们只能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刘韡

过往,刘韡曾使用电子技术以及助理团队来制作艺术品及装置艺术。现在重回空白画布面前,手执画笔的他,得以凭着直觉在当下挥毫创作。不过他的”回归基本进程”,同时也是对中国及全球艺术市场现况的一种反抗。

他指出:”电子科技令艺术创作及传播产生巨大变化,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现在似乎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自由。是的,艺术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会去展示他的作品;他们可以上传许多照片到互联网上。然而我认为真相是,数码世代局限了艺术家,因为他们只能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要是你过着跟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你将会失去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最终艺术将不再存在,而只剩下风格。”

相较之下,艺术”总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他续说:”一切都回到这个问题之中:艺术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表达它?我或许找不到答案,但也没什么大不了。”

刘韡是将于威尼斯双年展中央展馆展览”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参展的79位艺术家之一,展期为5月11日至11月24日。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