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細節
弘京澤
暴風雨帶來的梵谷和知更鳥
壓克力 油彩 麻布
2006-2007年作
簽名:Kyoung Tack Hong 弘京澤
來源:
CAIS Gallery 韓國/香港
展覽:
2008年「Purgatorium」CAIS Gallery 首爾 韓國
2008年「 After the Pictorial Turn」DooSan Gallery 首爾 韓國
2007年9月11-27日「韓國現代美術中國展 — 仙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京畿道 韓國 暨 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出版:
2007年《韓國現代美術中國展 - 仙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京畿 韓國 (圖版,第76-77頁)
2008年《弘京澤》Cais Gallery 首爾 韓國 (圖版,第90-91頁)
弘京澤作畫對圖案的使用如病態地沉迷,然而那不過是以浮誇的影像與螢光色彩引開自己或觀眾的視線,反射出個人內心的抽離,免得暴露他的孤寂與逃避。而這從反面來看也是成立的,他所組合的影像就像個人的祈禱,畫布是他信奉的宗教,畫中被創造的環境就是聖殿,這使他的作品獨一無二,完全屬於個人。
是次的三幅畫作來自三個不同系列,屬罕有的組合,主題上有強烈的一致性,但視覺比喻則有所不同。弘京澤十分忠於使用人工物品諸如筆、書本、玩具與原色作為主題,或是一種長期偏愛,或是一種對塑膠物偽裝性質的崇拜。他使用原色就像發佈個人宣言,像要把顏料直接從管筒擠出來,說明它有多純、多人工化!塗抹在主體上,此等合成物料的違反自然與持久性,賦予它們年青、永恆的意味,而不對稱圖案與框外之物也進一步強調了它,構成了一種故作神聖的教堂內部氛圍。在《鉛筆》(Lot 1057)中,筆叢自中央進進出出,不講斜度,少有陰影,因要在構圖上突顯出來自比例的力量,令蜂擁的筆趨近細密編排的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混亂狀況與深度幻覺的律動。那律動栩栩如生,我們幾乎聽得見那些連續不斷敲碰聲。而《四個房間》(Lot 1040)則追求一種純粹的視覺延續,觀者被置放畫前,注意力集於中央,你會發現面前原來是作者的自畫像,而他也同樣地凝望著你。或是深層反射,或是剛巧瞥見,我們正在這空洞圖書館的模稜兩可之間靜默溝通。
從《圖書館》系列的靜謐環境,弘京澤又創造了《花俏交響樂》系列,以斑爛的色彩與裝飾物譜寫旋律。《暴風雨帶來的梵谷和知更鳥》(Lot 1039)明顯是《鉛筆》與《四個房間》的合體。他保留了筆叢的視覺音色與排列的複雜性,並以圖書館那象徵性的設置把效果放大。這次他收集了中世紀藝術裡和宗教與數學有關的視覺主題,加上巴洛克藝術裡的戲劇化風格與絢麗調色盤,築起他那超級劇院化的藝術聖殿。大大小小的圓形如印象派筆觸的模糊又像梵谷用色的鮮明,幾乎把畫布都抹掉了,掩蓋著此宗教與彼宗教的細微差別,變成了畫上的梵谷安魂曲,暗示梵谷的靈魂是應該被拯救的。圓形總是標誌著永恆不滅的生命,它們一個個地覆印成十字狀,讓梵谷的自畫像鑲嵌在中央──那不是一個光環麼?弘京澤把梵谷放到聖人的位置上去,在構圖上寄予尊敬,就如十五世紀羅馬Stefan Lochner的傳世之作《聖母,玫瑰閨房》(The Virgin, the rose bower)那樣。兩幅畫在數學系統觀點上都十分清晰,都是以光環這神聖標記平衡著。知更鳥呢?牠悄然坐在梵谷旁邊,輕描淡寫,代表春天到來撫慰,象徵著成長與更生。這些浮誇裝飾、戲劇張力與動感所帶來的澎湃能量,發放出顯赫的氣派。作品重現了巴洛克繪畫孕育的豐富戲劇性,有了種種不死生命的符號,它就再不受時間限制了。
如果組織一下零碎的聖經資料,對弘京澤的獨特觀點作出批判,他對色彩理論以及眼睛運作的深邃理解,成功為作品勾起了更廣闊的背景意義,同時改變了人們對大眾文化所塑造出來的現代化的感知。他以重新組織那些庸俗的物品與色彩進行祈禱,祈求我們從古今人類習性的餵飼得到社會解放與救贖。他表明這祈求是抽離的行為,因為繪畫只是一種強逼收集個人神龕的建築表演,我們作為觀者不過是被邀去感知、接受。他在繁多插圖中顯示的抽離,正是要讓觀者站得離他遠一點。
暴風雨帶來的梵谷和知更鳥
壓克力 油彩 麻布
2006-2007年作
簽名:Kyoung Tack Hong 弘京澤
來源:
CAIS Gallery 韓國/香港
展覽:
2008年「Purgatorium」CAIS Gallery 首爾 韓國
2008年「 After the Pictorial Turn」DooSan Gallery 首爾 韓國
2007年9月11-27日「韓國現代美術中國展 — 仙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京畿道 韓國 暨 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出版:
2007年《韓國現代美術中國展 - 仙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京畿 韓國 (圖版,第76-77頁)
2008年《弘京澤》Cais Gallery 首爾 韓國 (圖版,第90-91頁)
弘京澤作畫對圖案的使用如病態地沉迷,然而那不過是以浮誇的影像與螢光色彩引開自己或觀眾的視線,反射出個人內心的抽離,免得暴露他的孤寂與逃避。而這從反面來看也是成立的,他所組合的影像就像個人的祈禱,畫布是他信奉的宗教,畫中被創造的環境就是聖殿,這使他的作品獨一無二,完全屬於個人。
是次的三幅畫作來自三個不同系列,屬罕有的組合,主題上有強烈的一致性,但視覺比喻則有所不同。弘京澤十分忠於使用人工物品諸如筆、書本、玩具與原色作為主題,或是一種長期偏愛,或是一種對塑膠物偽裝性質的崇拜。他使用原色就像發佈個人宣言,像要把顏料直接從管筒擠出來,說明它有多純、多人工化!塗抹在主體上,此等合成物料的違反自然與持久性,賦予它們年青、永恆的意味,而不對稱圖案與框外之物也進一步強調了它,構成了一種故作神聖的教堂內部氛圍。在《鉛筆》(Lot 1057)中,筆叢自中央進進出出,不講斜度,少有陰影,因要在構圖上突顯出來自比例的力量,令蜂擁的筆趨近細密編排的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混亂狀況與深度幻覺的律動。那律動栩栩如生,我們幾乎聽得見那些連續不斷敲碰聲。而《四個房間》(Lot 1040)則追求一種純粹的視覺延續,觀者被置放畫前,注意力集於中央,你會發現面前原來是作者的自畫像,而他也同樣地凝望著你。或是深層反射,或是剛巧瞥見,我們正在這空洞圖書館的模稜兩可之間靜默溝通。
從《圖書館》系列的靜謐環境,弘京澤又創造了《花俏交響樂》系列,以斑爛的色彩與裝飾物譜寫旋律。《暴風雨帶來的梵谷和知更鳥》(Lot 1039)明顯是《鉛筆》與《四個房間》的合體。他保留了筆叢的視覺音色與排列的複雜性,並以圖書館那象徵性的設置把效果放大。這次他收集了中世紀藝術裡和宗教與數學有關的視覺主題,加上巴洛克藝術裡的戲劇化風格與絢麗調色盤,築起他那超級劇院化的藝術聖殿。大大小小的圓形如印象派筆觸的模糊又像梵谷用色的鮮明,幾乎把畫布都抹掉了,掩蓋著此宗教與彼宗教的細微差別,變成了畫上的梵谷安魂曲,暗示梵谷的靈魂是應該被拯救的。圓形總是標誌著永恆不滅的生命,它們一個個地覆印成十字狀,讓梵谷的自畫像鑲嵌在中央──那不是一個光環麼?弘京澤把梵谷放到聖人的位置上去,在構圖上寄予尊敬,就如十五世紀羅馬Stefan Lochner的傳世之作《聖母,玫瑰閨房》(The Virgin, the rose bower)那樣。兩幅畫在數學系統觀點上都十分清晰,都是以光環這神聖標記平衡著。知更鳥呢?牠悄然坐在梵谷旁邊,輕描淡寫,代表春天到來撫慰,象徵著成長與更生。這些浮誇裝飾、戲劇張力與動感所帶來的澎湃能量,發放出顯赫的氣派。作品重現了巴洛克繪畫孕育的豐富戲劇性,有了種種不死生命的符號,它就再不受時間限制了。
如果組織一下零碎的聖經資料,對弘京澤的獨特觀點作出批判,他對色彩理論以及眼睛運作的深邃理解,成功為作品勾起了更廣闊的背景意義,同時改變了人們對大眾文化所塑造出來的現代化的感知。他以重新組織那些庸俗的物品與色彩進行祈禱,祈求我們從古今人類習性的餵飼得到社會解放與救贖。他表明這祈求是抽離的行為,因為繪畫只是一種強逼收集個人神龕的建築表演,我們作為觀者不過是被邀去感知、接受。他在繁多插圖中顯示的抽離,正是要讓觀者站得離他遠一點。
來源
CAIS Gallery, Korea Hong Kong
出版
Wonderland, exh. cat.,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orea, Gyeonggido, Korea, 2007 (illustrated, pp. 76-77).
Cais Gallery, Seoul, Korea, Hong Kyoung Tack, 2008 (illustrated, pp. 90-91).
Cais Gallery, Seoul, Korea, Hong Kyoung Tack, 2008 (illustrated, pp. 90-91).
展覽
Seoul, Korea, CAIS Gallery, Purgatorium, 2008.
Seoul, Korea, DooSan Gallery, After the Pictorial Turn, 2008.
Gyeonggido, Korea,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orea &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China, Wonderland, 11-27 September, 2007.
Seoul, Korea, DooSan Gallery, After the Pictorial Turn, 2008.
Gyeonggido, Korea,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orea &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China, Wonderland, 11-27 Septemb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