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齊白石 四平八穩 設色紙本 鏡框
題識:四平。人之生于亂離世,也能四平八穩,方不 失為君子。前三百年來之畫家作畫有無形之字, 必借物之聲,即平字無形,借蘋果之平聲。 八十六歲白石。
鈐印:木人、老年肯如人意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齊老心情興奮。自1937年北京淪陷,政局動盪,為保自身安全,白石老人便不輕易見客。1939年繼而聲稱心病復發,謝絕見客。除了時世不穩,白石老人的女兒良尾、兒子良年,正室陳春君及繼室胡寶珠亦相繼於這段時期離世。此畫老人自署八十六歲,經歷長久的戰亂和至親的離去,老人心情的複雜,外人實在難以理解。題贊大概是老人的心聲,短短詩句的內容,是整幅作品的精髓。畫中的蘋果和題識,均為藝術家抒發其清逸的胸懷。
此為現藏家最早的齊白石購藏,從題材、構圖、畫意等各方面均展現了老人詩書畫印的才華,是難得的佳作。中國書畫自古的傳統,喜以畫上實物的諧音或喻意作畫題。因為‘蘋’與‘平’同音,老人便以篆書寫上‘四平’,好與畫中描繪的四個蘋果互相呼應,再借其諧音,加以發揮,寄託他在戰亂時代中的心聲:文人雖生於亂世,待人處事也能四平八穩,不受塵埃半點侵,方不失為君子也。整幅作品,不論意境或結構均配合得非常和諧,表現了傳統中國書畫中詩書畫印的精妙之處。
同以蘋果為題,此籃子紅紅熟透的蘋果比較於王方宇、許芥昱合著的《看齊白石畫》第98頁內所描繪的蘋果更為圓潤神似。該畫中的蘋果幾乎成方形,是白石老人較後期的作品,畫面留白空間較大,予人稚拙創新的感覺。這幅構圖豐富飽滿,充滿鄉土氣息。畫家用大紅筆從上到下,畫上數筆,巧妙地控制筆內的水份,以描繪蘋果的光影,再以深黃顏色完成蘋果的底部,使蘋果予人水潤,透熟香甜的感覺。而用來放著蘋果的果筐不單簡樸率真,更可體現齊老深厚的書法功力。果筐的提梁就是篆書的筆法,而筐子的底部亦可追溯其行書的線條。果筐特意以極濕潤,水分較重的筆,順隨著蘋果的形態寫成,配以較密的題贊,不致太繁複生硬,十分調和,必是藝術家匠心獨運,細意經營的成果。右下以葉子作襯托,使整幅畫作不致失衡傾斜,錦上添花。

榮譽呈獻

Ben Kong
Ben Ko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US$232,300-283,900

更多來自 藝海遺珍 ─ 頌德堂藏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