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傅抱石 蒼山訪勝 設色紙本 鏡框
題識:新喻傅抱石金剛坡下山齋。
鈐印:抱石之印、抱石齋、代山川而言也

傅抱石從1939年至1946年的八年間,一直居住在四川重慶西郊金剛坡下農舍,那就是他常常自署的“金剛坡下山齋”。也就是在這裏傅抱石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金剛風韻”形成了。同時,他的山水畫受到奇茂多霧氣的蜀山蜀水的影響,愈加淋漓蒼莽。《蒼山訪勝》是畫家40年代在重慶創作的精品。此圖樹石用筆奔放,人物刻畫精緻,正是傅抱石“大膽落筆,小心收拾”的創作觀。體現了傅抱石畫作氣勢磅礴、小中見大的特點。在客居巴蜀的數年中,傅抱石不斷探索新法,以破筆散鋒表現山石紋理以及峰巒結構,拓展中國畫用筆的表現範圍,在山水皴法上無疑是一個重大發展。抱石所繪雲煙迷霧,壯麗沈雄。創作章法不落常套,善於把水、墨、色融合為一體。傅抱石崇拜明末清初畫家石濤,既慕其高傲個性的創造精神,亦喜其濕墨淋灕之韻致,此圖闊筆雄放,墨色滋潤覽之若濕,為四零年代初期代表作之一。畫家在山峰的佈局上往往不大留白,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形成遮天蓋地的磅礡氣勢。他在滿紙上下充塞山巒樹木,形成“大塊文章”的結構。他描繪水和雨的技法,獨創在傳統山水畫法基礎上,活用了各種皴法,歸集於“破筆散鋒”表現山石的結構。比較去年秋季拍賣的《杜甫詩意圖》,《蒼山訪勝》中也能清楚地看到典型“抱石皴”,意韻淳厚。這皴法在畫面上與水墨的渲染產生了線面的豐富變化。這種筆法以氣取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他創造性地將這種技法從絹上移植到蜀中原產地皮紙上,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傅抱石破筆散鋒在皮紙上寫、塗、抹、推、拉、壓、簇、轉、掃,大膽落筆,再加上畫面局部的小心收拾,使得其作品大處氣勢奔入,小處精細內斂。

榮譽呈獻

Ben Kong
Ben Ko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US$283,900-361,300

更多來自 藝海遺珍 ─ 頌德堂藏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