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5-6-54 (新綠)
油彩 畫布
1954年作
簽名︰無極 ZAO;ZAO WOU-KI
來源
法國 巴黎 Pierre Loeb 畫廊
意大利 私人收藏
瑞士 私人收藏
台灣 國巨基金會收藏
2005年5月29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225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作於1954年《5-6-54 (新綠)》(Lot 1008)與同年創作的《風》(現為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工業創造中心藏品),有力地記載了趙無極回歸傳統,嘗試用一種植根於中國文化的自然宇宙觀和線性藝術理念來重塑作的創作,創作非具象,非敘述性的油畫。趙氏這個時期的創作被美術史學家稱為「甲骨文系列」,《5-6-54 (新綠)》可謂是此系列創作中極具藝術研究價值的作品。
《5-6-54 (新綠)》我們可清楚發現畫中斷裂、仿甲骨文的線條。在深綠色的背景上,墨黑色的線條穿梭間離,仿如古樸的字形,筆劃有時粗重、有時似克利,字形斷裂,又如中國書法點、撇、按、挪等筆勢,也叫人聯想到原始線性藝術中簡約而活潑的線紋,籠罩著一片開天闢地、文字錘鍊生成的壯烈氣氛和蒼茫感。線條都展現一種忠毅剛健的骨力氣勢,鋪排重疉,層層推進,形成各種錯綜、交織、覆蓋的節奏,作品畫面極具建築感和音樂趣味,仿似混合了短節奏與長節奏、均勻節奏與律變節奏,也還有情感律動。字形時而聚憸、時而擴散、省略、歸併、黏粘、挪移,猶如舞臺上飛躍靈動的舞者,在時間和虛空中劃出一道道的韻律。
縱然趙無極把古老文字盛載的深邃厚重的歷史感和悠悠千古的時間意識注入畫中。可是,整個畫面卻沒有止息於一片沉重的世界。正如趙無極所言:「我的畫開始動了起來、活了起來,湧現了形體,我開始敢用一些以前害怕的顏色」、「符號與色彩間不必有界限,我也從不同色調的組合中,發掘空間深度的問題」。《5-6-54 (新綠)》中,趙無極選擇了相當沉實的墨綠色,卻經營出一種輕盈躍動的空間感。趙氏常常思考、致力在畫面上建立躍動的空間,他於1985年杭州美專教學時曾總結,「繪畫重要的是空間,法文是ƒ’espace,假如ƒ’espace沒有,你的畫就鬆不了。畫,就等於這樣的感覺—畫就不停地動」、「畫應該有鬆有緊,素描也一樣,該鬆的地方要鬆,該緊的地方要緊」。《5-6-54 (新綠)》中可見趙無極已在鬆、緊、呆、活之間找到了折衷的辦法,使線條、色彩呈現相生相應的結構,產生無窮的變化,形成一個寄意深邃卻又靈活輕盈的空間。
甲骨文系列可謂是趙無極回歸中國文化根源的最初階段,如藝術家所言:「
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及後趙氏繼續對中國傳統藝術及西方抽象藝術的探索,企圖尋求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趙氏對唐宋風景畫的領悟和對大自然深刻而細膩的體會是他日後創作的根源。趙氏的老師林風眠於1929年發表文章「中國繪畫新論」中,對隋唐及宋代風景畫進行分析,其中三點對趙無極影響甚大。其一,隋唐時代為中國繪畫上之最盛時期,也是中國山水畫的開始;其二,山水畫開始的時代是近於抽象的一種標記;其三,宋代風景畫從物象中,尋求單純化的減筆畫。林氏對中國山水畫的理解促使趙無極以嶄新的抽象角度詮釋山水畫,汲取、承傳中國畫的獨特氣質和表現方式,繼而融會在油畫創作中。
5-6-54 (新綠)
油彩 畫布
1954年作
簽名︰無極 ZAO;ZAO WOU-KI
來源
法國 巴黎 Pierre Loeb 畫廊
意大利 私人收藏
瑞士 私人收藏
台灣 國巨基金會收藏
2005年5月29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225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作於1954年《5-6-54 (新綠)》(Lot 1008)與同年創作的《風》(現為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工業創造中心藏品),有力地記載了趙無極回歸傳統,嘗試用一種植根於中國文化的自然宇宙觀和線性藝術理念來重塑作的創作,創作非具象,非敘述性的油畫。趙氏這個時期的創作被美術史學家稱為「甲骨文系列」,《5-6-54 (新綠)》可謂是此系列創作中極具藝術研究價值的作品。
《5-6-54 (新綠)》我們可清楚發現畫中斷裂、仿甲骨文的線條。在深綠色的背景上,墨黑色的線條穿梭間離,仿如古樸的字形,筆劃有時粗重、有時似克利,字形斷裂,又如中國書法點、撇、按、挪等筆勢,也叫人聯想到原始線性藝術中簡約而活潑的線紋,籠罩著一片開天闢地、文字錘鍊生成的壯烈氣氛和蒼茫感。線條都展現一種忠毅剛健的骨力氣勢,鋪排重疉,層層推進,形成各種錯綜、交織、覆蓋的節奏,作品畫面極具建築感和音樂趣味,仿似混合了短節奏與長節奏、均勻節奏與律變節奏,也還有情感律動。字形時而聚憸、時而擴散、省略、歸併、黏粘、挪移,猶如舞臺上飛躍靈動的舞者,在時間和虛空中劃出一道道的韻律。
縱然趙無極把古老文字盛載的深邃厚重的歷史感和悠悠千古的時間意識注入畫中。可是,整個畫面卻沒有止息於一片沉重的世界。正如趙無極所言:「我的畫開始動了起來、活了起來,湧現了形體,我開始敢用一些以前害怕的顏色」、「符號與色彩間不必有界限,我也從不同色調的組合中,發掘空間深度的問題」。《5-6-54 (新綠)》中,趙無極選擇了相當沉實的墨綠色,卻經營出一種輕盈躍動的空間感。趙氏常常思考、致力在畫面上建立躍動的空間,他於1985年杭州美專教學時曾總結,「繪畫重要的是空間,法文是ƒ’espace,假如ƒ’espace沒有,你的畫就鬆不了。畫,就等於這樣的感覺—畫就不停地動」、「畫應該有鬆有緊,素描也一樣,該鬆的地方要鬆,該緊的地方要緊」。《5-6-54 (新綠)》中可見趙無極已在鬆、緊、呆、活之間找到了折衷的辦法,使線條、色彩呈現相生相應的結構,產生無窮的變化,形成一個寄意深邃卻又靈活輕盈的空間。
甲骨文系列可謂是趙無極回歸中國文化根源的最初階段,如藝術家所言:「
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及後趙氏繼續對中國傳統藝術及西方抽象藝術的探索,企圖尋求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趙氏對唐宋風景畫的領悟和對大自然深刻而細膩的體會是他日後創作的根源。趙氏的老師林風眠於1929年發表文章「中國繪畫新論」中,對隋唐及宋代風景畫進行分析,其中三點對趙無極影響甚大。其一,隋唐時代為中國繪畫上之最盛時期,也是中國山水畫的開始;其二,山水畫開始的時代是近於抽象的一種標記;其三,宋代風景畫從物象中,尋求單純化的減筆畫。林氏對中國山水畫的理解促使趙無極以嶄新的抽象角度詮釋山水畫,汲取、承傳中國畫的獨特氣質和表現方式,繼而融會在油畫創作中。
來源
Galerie Pierre Loeb, Paris, France
Private Collection, Italy
Private Collection, Switzerland
Yageo Foundation, Taiwan
Christie's Hong Kong, 29 May 2005, Lot 225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Private Collection, Italy
Private Collection, Switzerland
Yageo Foundation, Taiwan
Christie's Hong Kong, 29 May 2005, Lot 225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