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林風眠
秋林
水墨 設色 紙本
簽名:林風眠
鈐印:林風暝印
來源
袁湘文女士舊藏
美國 私人收藏
風景畫是林風眠實踐現代中國藝術革新的重點之一。林氏認為中國風景畫雖比西方發展得早,且自然界時間變化的觀念,亦很早發展出來,可是時間變化的表現只限於某一部分,而並沒有表現時間變化整體的描寫方法。中國風景畫受水墨原料所限制,描寫的背景主要是雨和雲霧,可是色彩複雜,變化萬千的陽光描寫是沒有的。林氏獨創的風景畫,引入西方印象派對於光線和色彩折射的觀點,把水墨與色彩和諧交融,同時提高中國傳統風景元素的比重,在更為深刻的東方意境中寄託濃厚的懷鄉情感。從《秋林》 以縱深的空間感見長,僅渲染些微色彩的河面、緩坡、遠山與天空採取近大遠小的透視原則描繪,在方形的平面上拉出了遠近距離與空間深度,林風眠更運用了冷色系的主調,使畫面瀰漫著空靈悠遠的氛圍,如郭熙所言:「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秋林》在空、虛、遠、深等要素中產生「象外之境」,觀眾得以由近而遠地體驗,由實而虛地感知畫中意境。
當細緻地近看畫作,可觀察林氏為了克服傳統中國繪畫材料的侷限,在顏料混色、著色技巧以至繪畫工具上的革新。藝術家對水墨於宣紙上的滲透度、中國顏料常見的礦物色和赭石接觸宣紙後的透明度和滲透度有清晰的了解。為了加強景物的質感,同時穩定水墨的流動性質,刻意以重彩著色,採取「墨疊色、色疊墨」的著色技巧,雖重而不滯,形成色層錯綜重疊,水性顏料厚薄相間的風景畫。畫家同時以輕巧而重疊的色塊描寫槐櫸樹,薄薄的色彩渲染河面,平衡了深邃的畫面。藝術家以黃色為基調,混合了金色、綠色、棕色、紅色,以灑脫、粗獷的筆法,幻化成多層次的樹叢,使風景有更強烈的光影穿透感,不但打破了傳統水墨的桎梏限制,也成就林風眠的個人標誌。
秋林
水墨 設色 紙本
簽名:林風眠
鈐印:林風暝印
來源
袁湘文女士舊藏
美國 私人收藏
風景畫是林風眠實踐現代中國藝術革新的重點之一。林氏認為中國風景畫雖比西方發展得早,且自然界時間變化的觀念,亦很早發展出來,可是時間變化的表現只限於某一部分,而並沒有表現時間變化整體的描寫方法。中國風景畫受水墨原料所限制,描寫的背景主要是雨和雲霧,可是色彩複雜,變化萬千的陽光描寫是沒有的。林氏獨創的風景畫,引入西方印象派對於光線和色彩折射的觀點,把水墨與色彩和諧交融,同時提高中國傳統風景元素的比重,在更為深刻的東方意境中寄託濃厚的懷鄉情感。從《秋林》 以縱深的空間感見長,僅渲染些微色彩的河面、緩坡、遠山與天空採取近大遠小的透視原則描繪,在方形的平面上拉出了遠近距離與空間深度,林風眠更運用了冷色系的主調,使畫面瀰漫著空靈悠遠的氛圍,如郭熙所言:「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秋林》在空、虛、遠、深等要素中產生「象外之境」,觀眾得以由近而遠地體驗,由實而虛地感知畫中意境。
當細緻地近看畫作,可觀察林氏為了克服傳統中國繪畫材料的侷限,在顏料混色、著色技巧以至繪畫工具上的革新。藝術家對水墨於宣紙上的滲透度、中國顏料常見的礦物色和赭石接觸宣紙後的透明度和滲透度有清晰的了解。為了加強景物的質感,同時穩定水墨的流動性質,刻意以重彩著色,採取「墨疊色、色疊墨」的著色技巧,雖重而不滯,形成色層錯綜重疊,水性顏料厚薄相間的風景畫。畫家同時以輕巧而重疊的色塊描寫槐櫸樹,薄薄的色彩渲染河面,平衡了深邃的畫面。藝術家以黃色為基調,混合了金色、綠色、棕色、紅色,以灑脫、粗獷的筆法,幻化成多層次的樹叢,使風景有更強烈的光影穿透感,不但打破了傳統水墨的桎梏限制,也成就林風眠的個人標誌。
來源
Formerly the Property from Ms Yuan Xiangwen Collection
Private Collection, USA
Private Collection,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