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68年作
簽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來源
Collection of the artist
Private Collection, New York, USA
Acquired directly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拍品專文

自一九五六年起經歷自具象到抽象試煉、承轉的成功歷變,朱德群在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從早期熱切投身於點、線、面的抽象語言開發與組構, 過渡到關注在色彩與構圖上追求更圓熟的美學表現。無論是源於巴黎畫派式的方形結構切割,或是啟發自范寬的中國山水格局,這些過去的靈感探尋的足跡,都已在朱德群的構圖畫面上幻化為無形。《第280號》(Lot 1121)及《第282號》(Lot 1120)同為一九六八年作品,在朱德群流暢筆觸渲染的揮灑間,畫面呈現一片如行雲流水般悠然的動態生趣,筆觸縱橫、塊面、點線隱現,騰躍於太虛。《第282號》在煦煦暖照的銘黃色平原遍野上,以抒情詩意的筆觸描摹,呈現若水墨渲染效果般的朦朧感,鋪展出似有形又似無形的世外桃源。《第280號》則在漆黑、神秘莫測的虛無中,隱隱流瀉出微暗的宇宙幽光,踏破幽黑中蘊藉的寧靜,極似林布蘭特在古典技法中對於「光源」的掌控手法,藉由明暗光影間戲劇性的調度,醞釀出令人屏息的深邃氛圍。 一九七六年朱德群重拾水墨創作,再探傳統書畫的美學深度。創作於其間的《6.10.1978》(Lot 1122),以罕見的方形構圖呈現,朱德群快筆傾洩出若似中國傳統草書中自動性書寫,迅捷快速的流暢線條,縈繞在後景綠色調、淺灰白的大幅度渲染空間,構建出看似霧氣繚繞在遠山深谷的視覺奇境。藉此,他回溯東方意象本源,以筆墨線條帶動與整合空間畫面。而在一九八四年,他以相同色調創作《恬靜No. 3》(Lot 1123),其中他進一步地重塑近似水墨中「留白」意境,擴張到畫面邊幅的極致,塑造出晨霧大作倏起倏落,或似雲深不知處的迷茫之境,再綴以翠綠、柳黃與赭褐的點線,輕躍靈動於其中。一九八五年《雪景 II》(Lot 1124)中,曲折延轉的線條,若似粗藤細蔓般,自畫面上方垂落,攀沿而下,而墨韻深厚的墨黑色塊,宛如高山奇岩,矗立於畫面的兩側以及前景中央,展現壯闊的山水氣勢;然而這一切經朱德群巧手轉化的抽象景觀,在蒼茫紛飛的白覆蓋下,又見些許低迴婉約。在微呈淡綠色的整體色調中,交融成一片荒寒的山野林間雪景,些微青、紅、黃的點狀裝飾,替寥寂蕭瑟畫面中,帶來隱然生機的暗示,而噴灑的白點,為濃淡相間的黑灰色相,更添水墨意趣。 時至八十末至九十年代,朱德群在構圖上更加寫意,多呈信手拈來的自得意趣,色彩的應用上更是收放自如,畫面中往往佈滿紛呈的色彩點塊,如同此起彼落音符跳躍其中,一九八九年《閃耀的剎那》(Lot 1125)與一九九○年《往昔》(Lot 1126)是這個風格發展的絕佳範例。兩件直幅構圖的作品中,游刃中國書法的氣韻與靈活筆勢,朝向四面八方推刷,色彩的跌宕起伏更見波瀾壯闊,自由奔放的用筆與色彩間,衍生出對「光線的交織頓挫」十分精微的表達。九十年代末期的《夢之鄉》(Lot 1127)直峭的尺幅,打造出如高山深壑的陡峻構圖,充滿視覺張力。朱德群以充滿律動感的手勢,蜿蜒重疊地反覆刷予稀釋的油彩,以清透薄暮般的黑藍色調,堆砌出氣勢滂沱的萬丈深淵。朱德群將豐富的色彩語言和律動的結構線條緊密地完美結合,營造出富涵音樂性、亂中有序而層次豐盈的獨特形式美感,讓充沛生命力馳騁於他的作品之中。 朱德群從自然的物象元素出發,秉承中國傳統繪畫與書法 的文化血緣,融入西方非具象的抒情繪畫之中,至情至性地揮灑出繁複多樣的抽象世界,以哲人般的思維以及宏偉的渾然氣度,在自我的內在空間與自然的外在空間中,找到天人合一的平衡點,並將漫長藝術生涯積累的深厚情感染力與生命脈動,烙印於他的作品之中。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