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GUANGYI
王廣義

大批判:柯達

細節
油彩 畫布
2005年作
簽名:Wang Guangyi 王廣義
來源
美國 紐約 Lillian Heidenberg Fine Art 現藏者於2007年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2007年《RED HOT: Asian Art Today from the Chaney Family Collection》休斯敦美術館 美國 (圖版,第58頁)
展覽
2007年7月22日-10月2日「RED HOT: Asian Art Today from the Chaney Family Collection」休斯敦美術館 美國

拍品專文

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王廣義是重要的領軍人物,在1980年代末已率先提出完整的藝術理論,主張以激進、積極手法重新審視中國當代藝術與文化,創造新的藝術語言。1990年代初,因應全球市場的需求,中國經濟體制迅速改變,新貴族可以輕易買到各種奢侈品,社會及文化形態也經歷急速改變,王廣義就在此時創造了他最膾炙人口的《大批判系列》,以嶄新的的視覺圖式,反映這個文化現況,也反映共產主義與商品主義的衝突和類同。創作風格被譽為中國的政治波普藝術,既能與西方當代藝術思潮展開對話,同時也能反映中國當代的特定文化氣圍。表現方式是以共產黨文革時期的宣傳海報,結合西方廣告,創造出一種扁平、注重平面感、色彩炫耀、張揚的表現風格。共產主義的政治宣傳畫,會以戲劇化的粗重輪廓線勾勒人物形象,採平面感的表現方式,大量印刷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其表現形式及背後的意識形態,實際和資本社會的商品主義有相同的概念,王廣義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引導觀者重新思考,發現一般人認為南轅北轍的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有著十分相似的運作邏輯及文化特徵。王廣義的藝術充滿深刻的批判意義及哲學思辨性,不單創造了嶄新的表現語言,同時打破迷思,讓人以更新的角度思考社會及文化現象,代表中國當代藝術的一項重要價值和意義。 《大批判》 《大批判: 勞力士》(Lot 2451)及《大批判: 雷達》(Lot 2491)已在畫題說明了兩個品牌所欲呈現了豪華與奢侈。兩幅作品的主體都是宏偉的金字塔形構圖,《大批判: 勞力士》由三名士兵所組成,愉快而無畏地向未來邁步前進;《大批判: 雷達》中那位工人拿著鐵鍬向下掘,他的身體與鐵鍬形成一個傾斜的三角形,引領觀者的目光朝向那品牌的標誌。畫面中輕率地立起了一個「不」字去對抗勞力士及雷達品牌。品牌標誌與「不」字的並列,顯示出自律的理想主義與物質慾望之間懸而未決的平衡,是全球消費主義席捲全中國的深層意識形態轉變。《大批判: 柯達》(Lot 2363)及《大批判: 百事》(Lot 2498) 的題目再一次意味著那些當代生活大量無所不在和實用的消費商品,明顯不同的是這兩幅作品沒有出現「不」字,士兵忠誠及剛強的輪廓表示對商業品牌的入侵作出一種近乎冷血的對抗。這四幅畫作的佈局和構圖將世界知名的品牌和標誌,與文化大革命為人熟知的宣傳海報畫面並列在一起,構成一個過去與現在、共產與資本主義交織的複雜概念場景,這富諷刺意味的事件同時亦表現出這兩個對立的系統奇特的視覺協調感。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