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中國藝術家陳逸飛在1980年抵達美國紐約深造。美國當代社會正面對「現實」認知的挑戰和對前衛藝術的追求,這種特殊的環境為陳逸飛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機會,從而分析西方80年代所談論的寫實概念,反思中國超過半個世紀的寫實發展進程的機會,繼而為陳氏的寫實藝術開拓了新的觀點,同時為中國寫實藝術在美學上開闢了嶄新的境界,帶領中國寫實油畫走向國際舞台。
陳逸飛突破了中國寫實半個世紀以來建立的概念、風格,他以當代的角度分析了視覺藝術只是把所謂「真實」轉化成「想像」,陳氏把寫實變成一個手段,創作情感豐富的《水鄉系列》為中國寫實繪畫加添了唯美的概念,企圖在創作中注入中國傳統的美感和獨有的意境。
《水鄉系列》始於1982年。這年夏天,陳氏赴歐遊歷,秋天回祖國,赴江南水鄉搜集素材,重返紐約後便潛心創作第一批「水鄉系列」作品,並於1983年、1984年及1985年,在紐約哈默畫廊、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康涅狄格州新英倫現代藝術中心公開展出。1984年美國《紐約時報》與《藝術新聞》雜誌更把陳逸飛的藝術風格評為「浪漫寫實主義」,《水鄉系列》由此開始在美國產生迴響。
《拂曉踱步》(Lot 173)屬於《水鄉系列》前期創作,藏家於1984年直接購自美國紐約 漢默畫廊,迄今已收藏接近三十載。藝術家以縱向分割畫面,捕陳出綠油油的草地、水道和連綿的黑瓦白牆屋舍。水鄉被偏藍色的光線籠罩,表現出把清晨時份從水道、綠綠的草坪上折射的複雜光線,在這寧靜的早上緩緩慢步,予人一種餘悸猶存的動人氣氛,象徵了跨越時空,美好、和諧能永恆常存,呼應了陳逸飛對於永恆的美、真摯的情感的追求,以畫作傳遞雙手不能觸摸,只有透過內心才能體會的「真實」感受。
作於1990年的《走進水鄉》(Lot 171)曾刊登於美國漢默畫廊籌劃,華藝書店出版之《陳逸飛》畫冊。陳逸飛深思熟慮地處理江南水鄉中延綿不斷的屋脊,把古典寫實的油畫技巧與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抽象概念融合,陳逸飛把寫實繪畫推進新的層次。恰如塞尚於1904年提出「把自然當做圓錐、圓筒和球體處理」的手段,把江南水鄉的黑瓦白牆看成幾何形狀,以菱形、梯形、長方形、三角形等處理,發揮幾何形狀蘊含的美感和表現力。層層疊疊的色塊又產生西方抽象藝術中建築主義的簡約美感(圖1)。從近景推延至中景的水道,泛起微微漣漪,巧妙地平衡了兩旁以直線構成屋舍。
《蘇州風景》(Lot 172)乃創作於1990年代末,陳逸飛延續了十九世紀英國前拉斐爾畫派提倡忠於自然光線的法則,把光線化成藝術表現的語言,表達風景所蘊含的情感。陳逸飛運用厚彩磨砂技巧描繪破曉時分的朦朧光線,呈現江南獨有的濕潤、煙雨氤氳的浪漫氛圍。陳氏企圖捕捉瞬間幻變的光影和自然變化,此霧裡看花的畫面儼如里希特為質疑油畫不能全面傳達真相所創作的模糊影像(圖2),隱喻了寫實繪畫只不過有限度地傳遞真實。平靜如鏡的河面,就連小艇也不敢妄然驚動,賦予了作品有一種靈性,一種恬靜。可見,陳逸飛持守寫實的信念,與時並進,成功為傳統寫實油畫加添活潑的表現力,打動當代世界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